碳抵換市場良莠不齊 號稱首個碳權保險應運而生

昊德保險經紀人公司(Howden Group)表示,他們協助創設全球第一個碳抵換額度的擔保與賠償機制,盼為提高外界對碳交易市場的信任拋磚引玉。

綜合路透社等媒體報導,靠除碳或避免碳排所產生的碳抵換額度(carbon credits,俗稱碳權),被視為幫企業或組織達成淨零排放承諾及為減碳項目提供資金的重要工具。

然而碳抵換額度市場成長一直受品質問題所累,包括一些減碳、減排計畫所聲稱的環境效益真實程度。

碳交易市場過去一段時間遭揭部分碳抵換專案減碳量不實。例如宣稱可封存多少碳,但技術上根本還沒落實,或聲稱保護多少面積森林免於砍伐,但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濫伐威脅,如此的碳抵換額度就完全無助於淨零排放。

非營利組織Ecosystem Marketplace研究發現,由於之前一系列科研和報導揭露不少碳抵換專案根本無助緩解氣候危機和減碳,碳抵換市場2023年萎縮61%。如今昊德保險經紀人公司推出擔保理賠機制,盼為碳交易市場修補信譽。

目前第一個向昊德購買這套擔保理賠者是英企淺池林業(Mere Plantations)。淺池林業為在非洲迦納一項護林專案投保,這項專案是透過恢復保育區內約1萬英畝林地產生30萬個碳抵換信用額度,目標是在2011到2031年之間移除290萬噸碳排。

昊德的擔保機制用意是防止這類專案的詐欺行為,為專案生出碳抵換額度的方式提供擔保,而專案項目有了擔保,產出的碳權可信度和可靠性高,就能賣更好的價錢。

舉例來說,如有某個減碳專案項目把相同的碳抵換額度賣兩遍(即所謂重複計算),導致碳權買家無法實現淨零或碳中和,只要提出受害證明,保單就可理賠。

根據位於美國德州、為碳抵換專案品質評分的Renoster公司資料,一般新造林、再造林和植被計畫產生的碳抵換額度,價格中位數為每單位17美元。若計畫項目有投保作為品質保障,額度賣價就能更高。

昊德負責這項碳權保險業務的普爾(Charlie Pool)說:「我們是利用受監管的行業(保險業),為碳交易市場注入所缺的經營和監督。」但他表示,理賠機制是「預防而非治療」,因為只是保障碳抵換額度產出這層,無法觸及碳交易市場其他亂象。

不過昊德先前已為碳權買家提供另一款保險,有涵蓋第三方疏忽和詐欺行為,以降低買碳權的企業或組織潛在聲譽受創。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