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安全薄弱 成為易攻擊漏洞



物聯網安全薄弱 成為易攻擊漏洞


隨著物聯網(IoT)和工業物聯網(IIoT)快速普及,企業與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這些技術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和重要基礎設施中,但隨著它們的應用擴展,相應的安全風險也不斷增加。


編譯/Cynthia




隨著物聯網(IoT)和工業物聯網(IIoT)快速普及,企業與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這些技術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和重要基礎設施中,但隨著它們的應用擴展,相應的安全風險也不斷增加。





物聯網安全薄弱 成為易攻擊漏洞
隨著物聯網(IoT)和工業物聯網(IIoT)快速普及,企業與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圖/123RF)



智慧家居與智慧計量




在智慧家居系統中,例如基於Zigbee和Z-Wave標準的裝置以及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問題。這些系統常採用弱加密或實施不當的加密,使其易受竊聽和設備劫持攻擊。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在公用事業中的普及增加其風險,存在網路漏洞可能影響隱私並導致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




更多新聞:互盛IoT智能環保可視化服務 助企業實現高效、低碳辦公




長距離物聯網技術




LoRaWAN等長距離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和工業控制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潛力,但同時也面臨重大的安全挑戰。儘管LoRaWAN對數據包進行加密,但其標頭資訊通常是未加密的,這使得系統容易受到重放攻擊和其他安全漏洞的影響。




Modbus協議




在工業控制系統中,作為數據傳輸的標準,Modbus協議存在嚴重的安全缺陷。這種協議通常缺乏內建的安全機制,使得攻擊者能夠輕易進入系統,竊取敏感資訊甚至破壞生產過程。Mirai botnet攻擊便是一例,利用不安全的物聯網設備發動大規模的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顯示這些安全漏洞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害和影響。




傳統安全措施




傳統的安全措施如防火牆和網路隔離,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物聯網威脅時已顯示出其局限性。這些措施難以應對不斷進化的攻擊手法,無法有效保護物聯網中的每個終端設備和數據流量。




新一代安全技術




為了因應物聯網面臨的各種挑戰,新一代的安全技術正在快速發展。輕量級加密算法專為物聯網裝置設計,提供高效且強大的加密保護,同時不會耗盡裝置的計算資源。動態密鑰管理系統則有效管理和更新加密密鑰,即使某密鑰被破解,也無法長期威脅系統安全性。這些技術的結合,為物聯網帶來更穩健的安全保護,有助應對日益複雜和多樣化的安全威脅。




零信任架構




零信任架構正逐漸成為新一代物聯網安全的主流趨勢。這種架構基於對所有訪問請求進行強身份驗證和授權的理念,不論來源和位置如何,都不假設內部訪問是可信的。這種方法大大減少攻擊面,增強系統的整體安全性。




未來安全展望




未來物聯網安全的發展將依賴於創新技術的應用和全球安全標準的制定。透過輕量級加密算法、動態密鑰管理和零信任架構的加入,企業或個人能夠有效因應日益複雜和多樣化的物聯網安全威脅,確保這些技術在未來的穩定和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料來源:Forbes



這篇文章 物聯網安全薄弱 成為易攻擊漏洞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