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選擇SpaceX 2030年送國際太空站最後一程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已選擇SpaceX建造一艘太空船,在2030年國際太空站退役後,載著太空船穿越地球大氣層,並讓殘骸落在太平洋上的最後安息之地。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擁有的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已獲得NASA一份約估8.43億美元的合約,用於開發與交付稱為「美國離軌飛行器」(US Deorbit Vehicle)的太空船。

根據NASA新約,這個離軌飛行器將使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離開現有軌道,避免墜落時對人口稠密地區帶來危險。飛行器建造完成後,NASA將擁有飛行器的所有權並負責離軌任務操作。

國際太空站第一部分於1998年發射,自2001年以來一直有國際太空人居住,它重達43萬公斤,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建造的最大單一結構體。

這個如足球場大小的研究實驗室,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領導,在運作的約24年期間,一直配備政府太空人,但其零組件老化,促使NASA及其外國合作夥伴將其預計退休時間定為2030年。

國際太空站進入大氣層後,大部分材料將被汽化,但比較大塊的材料預計會留下來。因此,NASA將受控墜落地點定在太平洋上一個名為尼莫點(Point Nemo)的地區,這是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之一,被稱為衛星和太空船的墳場。

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太空總署(ESA)中的參與國家,已承諾在2030年之前保持與太空站的夥伴關係,而第5個夥伴俄羅斯,僅同意在2028年之前繼續合作。

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4月向國會表示,鑑於美俄關係嚴峻,謹慎的作法是開始研製美國的離軌飛行器,「安全地讓整個太空站墜落,這樣它就不會擊中任何人或東西」。

多家公司正在開發國際太空站的商業後續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和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源公司(Blue Origin)。

儘管私人太空站的市場現在並非全然可見,但美國官員認為,發展商業的國際太空站替代版本,對於與中國近地軌道上的新型太空站競爭至關重要。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