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走向成熟 雲端回歸意識也漸抬頭



雲端運算走向成熟 雲端回歸意識也漸抬頭


即便雲端運算已經占全球資訊基礎架構的將近五成,呈現持續成長之態勢,然而,也有部分組織反其道而行,讓資料以及運算「回歸」到內部伺服器。


編譯/戴偉丞




即便雲端運算已經占全球資訊基礎架構的將近五成,呈現持續成長之態勢,然而,也有部分組織反其道而行,讓資料以及運算「回歸」到內部伺服器。根據Citrix的調查數據顯示,英國國內25%的雲端運算用戶已經將至少一半的雲端工作轉回地端硬體。不過,這並非意指雲端運算已經出現退潮,而是證明該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並成為有效資訊運作方式之一,才會出現所謂「雲端回歸(Cloud Repatriation)」。





雲端運算走向成熟 雲端回歸意識也漸抬頭
即便雲端運算,呈現持續成長之態勢,然而,也有部分組織反其道而行,讓資料以及運算「回歸」到內部伺服器。(圖/123RF)



為什麼要採取雲端回歸?




一般而言,自雲端向外遷移的原因通常是撙節成本的目標落空。PA Consulting的雲端轉型專家Rahul Gupta針對雲端技術所伴隨的財務狀況表示,資訊部門主管希望有個更穩定的環境,而雲端平台所特有的持續開發與創新並非總是優勢。此外,雲端運算的能源成本與需求上升也帶來價格方面的壓力。




還有部分用戶採取雲端回歸的原因,是希望可以更有效地強化內部技術架構,並且對此進行更多投資。而且,當市場愈發成熟,組織內部已經發現特定工作負載如果能於地端硬體運作,將使得財務狀況變得更有經濟效益。




更多新聞:紐約資料中心空間不足 往外遷移又有新挑戰




如何決定讓哪 些資料回歸?




合法性也是雲端回歸的重點,這關乎到數據資料的轉移目的地是否能夠在安全、效能方面都獲得具體的保障。此外,有關醫療保健以及財務金融這兩個領域的資料,更是受到嚴密的監管,因此在執行雲端回歸計畫時,可能也會面臨被迫重新設定地端數據的狀況。




Gupta表示,像是市場數據、科研儀器等等數據資料,均需要高效能和低延遲的工作負載,可以在地端獲得更好的效能實現。有時必須透過重新設計雲端基礎架構,或者利用雲端供應商的更高效能儲存選項來解決。




雲端回歸有哪些缺點?




關於雲端回歸的缺點,某程度上就是雲端運算優點的反面。其中包括擴展基礎設施效率、購置硬體設備、尋找資料中心廠址、投資資金有限以及財務成本風險等等。此外,眾所皆知的是,如果要執行雲端回歸,也就是退出雲端運算,特定服務供應商將會收取高昂的費用。




除上述種種問題外,最為現實的是,即便都已經將財務狀況、硬體設備等問題排除後,就公司內部的技術人才而言,是否存在技術與知識均純熟的人才來改良極為複雜的硬體設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但是部分大型成熟的公司或組織,由於掌握跨雲端及地端技術改良,已經逐步地展開雲端回歸。




資料來源:Computer Weekly



這篇文章 雲端運算走向成熟 雲端回歸意識也漸抬頭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