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根據現行「醫療器材管理辦法」的規定,電動代步車屬於個人行動輔具,其法律定義與一般車輛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名稱中含有「車」字,使用者在道路上駕駛電動代步車時,依據路權的規定,通常是以行人身份被看待。斗六分局五組組長何圳生表示,電動代步車的規範視同行人,在道路行駛時,使用者應遵守與行人相關的交通規則,而非享有汽車或機車的路權。



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輔助電動代步車發生交通意外時有所聞。(檔案照片)


輔助電動代步車在使用過程中有發生意外的案例。雖然這類車輛設計初衷是作為個人行動輔具,主要供行動不便者使用,但當其在道路上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互動時,若使用者操作不當、車輛維護不足或是在道路環境較複雜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安全問題。



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輔助電動代步車發生意外時造成傷害非常大。(檔案照片)


何圳生指出,因為現行法規將這些設備視同行人,所以在道路上的行駛權限與其他車輛有所區別,但同時也意味著與行人、機車甚至汽車間可能出現路權衝突,這也是事故發生的一個潛在因素。



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警方呼籲騎乘輔助電動代步車者需要遵守行人「行」的規範。(示意圖)


為降低事故風險,建議使用者除了依照相關規定使用外,也應加強自我防護意識,例如定期檢查車輛狀態、謹慎操作,並留意周遭交通情況。若有進一步的疑問或需要了解具體案例的細節,也可參考相關媒體報導及政府單位發布的統計資料。


西螺分局五組組長林文水強調,欲防範案件發生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定期檢查與保養: 確保輔助電動代步車的各項設備均處於良好狀態。


2. 完善安全教育: 提供使用者充分的安全駕駛與應急處理培訓。


3. 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強化使用者對行人與其他車輛互動時的安全意識。


4. 加強監管與法規制定: 政府應完善相關法規,定期檢討與落實監管措施,降低意外發生率。


5. 提升道路安全設施: 優化路面設計與交通提示,確保各方通行安全。


綜合這些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輔助電動代步車相關案件的發生,保障使用者及大眾的交通安全。




<電動代步車屬行動輔具 應恪守行人規範! 確保安全 避免事故發生>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