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館」展示更新 跟著齊柏林空拍照回顧地貌變遷


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館」展示更新 跟著齊柏林空拍照回顧地貌變遷


【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每年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2024年適逢921大地震25週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開園20週年,園區內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展示更新升級完工!今(31)日舉辦「斷中取義-從斷層中找尋地震的含義」開幕式,也為9月陸續登場的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提前暖身,另精選13張齊柏林導演的空拍照片、斷層剖面展示,引領大眾回顧車籠埔斷層沿線的地表破裂及災害,提升地震防災危機意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今年4月3日花蓮地震,再次喚起台灣人對九二一地震的記憶,到昨天都還有餘震發生,突顯防災教育的重要性。「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保存了921地震斷層遺址景觀,歷經1年封館更新,煥然一新亮相,觀眾可在此看到獨具特色的「車籠埔斷層剖面區」,近距離觀察斷層剖面及地質結構。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邵屏華說,25年前九二一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就到現場紀錄所有災害發生的特徵,至今歷歷在目。台灣幾乎天天都有地震發生,九二一地震發生後災損越來越少,顯示防災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同時建築耐震設計法規、「地質法」也陸續被修訂,根據地質調整土地開發,例如順向坡可設計成公園,就能避災和減災;趨吉避凶不是對抗災害,而是做好準備。



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館」展示更新 跟著齊柏林空拍照回顧地貌變遷


車籠埔斷層剖面旁還有一面以「921地震今昔」為主題的照片展示牆,精選已故台灣知名空拍導演齊柏林25年的空拍歲月中,極具指標意義的13張地景畫面,包含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日月潭拉魯島、南投九九峰等,呈現地震前後的地貌的改變與復原樣貌對比。


為提升都會區強震預警功能,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特地在921地震教育園區全新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將地震儀裝設於地表下70~300公尺深處或接近岩盤位置,可有效降低背景雜訊干擾,即時呈現高品質、高解析度的「地震波」,只要一發生地震立即紀錄地震資訊,「車籠埔斷層保存館」設置的螢幕可同步顯示畫面,地動訊號也會即時傳回氣象署中心站,有助地震測報作業與地震學研究。


為了提升民眾學習地震、地質的動力及樂趣,「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更新後打造6項全新互動遊戲,有擴增實境等互動展示、運用模擬裝置、電腦觸控、體感遊戲等,民眾可從遊戲中探索斷層的分類、台灣活動斷層分布等科普原理,輕鬆學習防震安全。


今日開幕式後還有一場專題講座活動,邀請留法地質先驅者朱傚祖博士主講「跟隨安朔葉的腳步,一起探索台灣地體構造的故事」,分享法國已故安朔葉教授在台的地質研究與貢獻。


此外,由於921地震教育園區與霧峰熱門景點「光復新村」相隔不到600公尺,為了打造兩地之間的觀光廊帶,園區特別在鄰近光復新村處(新生路口)增設全新售票出入口,今日同步啟用,未來會在每週假日開放。科博館館長焦傳金特別擔任第一線「售票員」,親手將賣出的首張門票交給觀眾,希望能串聯兩點的假日人流,給民眾更便利的參觀體驗。


今天出席貴賓還有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副主任蕭乃祺、台中氣象站主任黃嘉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組長張志新、齊柏林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穎儀、安朔葉教授在台學生朱傚祖博士、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袁彼得等各界嘉賓都到場一起見證嶄新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圖/業者提供


延伸閱讀:【焦點傳媒社



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館」展示更新 跟著齊柏林空拍照回顧地貌變遷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