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減碳壓力大 台電擬推綠電、低碳等3類價格電力

為紓解供應鏈綠電需求與出口廠商減碳壓力,台電擬將電力分成綠電(含躉購)、低碳、一般電力等3類,並依排碳量高低訂定不同價格。經濟部表示,會將碳費計費納入定價考量,近期將與環境部討論作法細節。

台電作為全台最大售電業,手上握有逾百億度躉購綠能,能藉以降低自身電力排碳係數,但對用戶來說,綠電匯入台電電網後,使用者無法區分電力來源是否為綠電。

淨零浪潮襲來,企業綠電需求若渴,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類似「分級電價」主張,他說,未來電力送出來可以像高鐵艙等一樣,有不同價格,普通艙是灰電、指定席是低碳電力,純綠電則是商務艙價,根據購電者需要分開定價。

經濟部已指示台電,研議提供企業綠電或低碳電力方案,初步分成「綠電」、「低碳電力(綠電加上燃氣發電的組合)」,以及「一般電力」3種。

官員說明,綠電需求企業可加價購買綠電,以滿足2030年國際客戶綠電要求;面臨國際碳稅壓力的出口廠商則可選購加入部分比例綠電的「RE5-10低碳電力」,價格預計比目前平均工業電價略高,但在跨國電價與碳排係數上仍有國際競爭力;一般民生就使用價格最低、排碳係數高的電力。

台電內部正在試算不同電力商品的排碳係數及定價方式,也會將碳費計費納入考量,確認經濟效益。

至於為何與碳費掛鉤,官員解釋,需繳交碳費廠商,若能透過購買低碳電力抑低碳排,便可減少碳費支出;這也代表低碳電力價格不能超過碳費,否則廠商便無購買誘因。經濟部近期將和環境部確認低碳電力符合國內外相關認證。

綠電部分,台電去年販售的「小額綠電」來源為自建案場,如今將首度釋出躉購綠電;「躉購」是一種保證電力收購的獎勵機制,由台電以特定費率在特定年限收購產生的綠電。目前台電躉購再生能源平均價格約5.2元,換言之,綠電賣價至少高於5.2元。

不過,官員指出,台電若將綠電拿出來銷售,其「電力排碳係數」將上升,恐難達法定的排碳係數要求而受罰,因此能源署正研究法定排碳係數要求免責可能性,擬改規範國家尺度的「電力排放係數」就好,因其實以國家角度來說,排碳量並未改變。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有兩指標,一是「電力排放係數」,涵蓋範圍為整個國家,另一個是「電力排碳係數」,專門針對「公用售電業」,也就是台電,在計算上要扣除綠電直轉供量(由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自行售電給簽約企業),單位均為「CO2e/度」,即每度電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電力專家認為,政府規範台電電力排碳,同時又賦予台電穩定供電義務,後者反映消費端需求,台電為提供足夠電力,仍須使用燃煤等高碳排電力,加上核三廠兩部機組陸續停機,排碳量自然較難下降;「這責任(電力排碳係數)放在台電身上是不是那麼適當,值得討論」。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