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次腹瀉就醫十年最高 疾管署給好消息:疫情下週反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防流感還不夠!疾管署今(11)日公布,春節後全國腹瀉的門、急診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上週就診破30萬人次,寫下十年同期最高;全台近4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所幸,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疾管署預期就診人次本週有機會反轉向下。
疾管署最新統計,今年第6週(2月2日至2月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30萬2644人次,為近十年同期最高;另全國近4週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215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12件(占98.6%)最多。
曾淑慧說,雖然腹瀉就診寫下新高,但疾管署預估最快本週就可以出現反轉,在疫情高峰後開始向下。提醒民眾注意手部清潔及飲食衛生,如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同時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
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疾管署指出,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其傳染力強,潛伏期約10至50小時,患者可能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接觸(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到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群聚事件。
疾管署提醒,有疑似症狀者除了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並建議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受病患汙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