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信「多吃水果提高免疫力」…陸女狂吃柳橙3個月 體檢確診糖尿病
[周刊王CTWANT] 近日,福建一名抵抗力不佳的陳姓女子,因為聽說「多吃水果能提高免疫力」,於是每天狂吃十多顆柳橙。誰知3個月過去,體重不僅飆升了將近10公斤,體檢時還發現自己確診了糖尿病。醫師指出,柳橙雖然富含維生素C,但糖度也高,再加上陳女這樣過量的吃法,相當於喝了大半杯糖水,大量額外攝取的糖分。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本身代謝功能欠佳的人群,如此吃法就像是給糖尿病「踩了油門」,血糖自然失控,體重也跟著水漲船高。
據陸媒《福建衛生報》報導,福建陳姓女子原本抵抗力就不好,每到流感發生的高峰季,陳女就頻頻中招,令她十分苦惱。後來,陳女聽說「多吃水果能提高免疫力」,
尤其柳橙富含維生素C,她便連續3個月每天狂吃10多顆柳橙,近日體檢時才發現,不僅體重飆升了快10公斤,血糖值也大幅提高,空腹血糖值6.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值10mmol/l,確診了糖尿病前期。
對此,福州大學附設省立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鄭田指出,柳橙雖富含維生素C,但每100公克含糖量達10~13克。每天吃10幾個橘子,相當於喝了大半杯糖水,大量額外攝取的糖分,會迫使胰島長期超負荷工作,最終就可能引發功能受損。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本身代謝功能欠佳的人群,如此吃法,就像是給糖尿病踩了油門,血糖自然失控,體重也跟著水漲船高。
簡而言之,水果雖然營養豐富,但同樣「貪多嚼不爛」,過度食用反而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鄭田還指出,民眾在生活中對「吃水果」有幾個常見的誤解。
一、喝鮮榨果汁:不少民眾以為喝鮮榨果汁很健康,但其實在水果榨汁的過程中,水果的內源性糖(intrinsic sugars)會被破壁釋放出來,破壞營養。而榨1杯柳橙汁可能要用3、4個柳橙,不僅糖分濃縮,還失去了寶貴的膳食纖維,喝下去後血糖飆升速度比吃水果還快。
二、吃水果乾:以葡萄乾為例,脫水後糖分含量較高,葡萄乾含糖量更是高達60%,5顆葡萄乾就約等於1匙糖,隨手抓上一把,糖分就嚴重超標了。
三、吃水果罐頭和果脯蜜餞:為了便於保存,水果罐頭添加了大量糖分,醃製的果脯蜜餞更是「糖分炸彈」,含糖量高得驚人。
四、睡前吃水果:如果民眾在睡前才吃水果,攝取的糖分在睡眠中沒機會消耗,就只能直接轉化為脂肪,給身體增加負擔。
鄭振田指出,對一般人而言,每天攝取200到350公克水果即可,大概相當於1個蘋果的量,或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約200克)。在品種選擇上,則盡量選蘋果、梨這類升糖速度較慢的水果,少吃荔枝、龍眼等高糖水果。最好直接吃整顆水果,避免榨汁或打成泥狀。
若是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孕婦和小孩等,則要注意吃水果的方式和量。糖尿病患者應挑選低升糖指數(GI值)的水果,並且可以分2次食用,避免一次吃太多;小孩別把果汁當水喝,否則容易引發蛀牙;孕婦在控制體重期間,也需要嚴格控制水果攝入量,畢竟水果的糖分較高。
此外,有些水果吃起來不一定很甜,升糖指數卻很高。例如波蘿吃起來酸酸的,但GI值卻高達66,因為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吸收效率高。西瓜也是如此,雖然甜度不算特別高,但水分大,升糖速度快,血糖反應明顯。成熟的香蕉同樣如此,越成熟,其中的澱粉轉化為糖的量越多,GI值就越高。還有椰肉脂肪含量高達33%,吃100公克椰肉,相當於喝下2匙油,熱量極高,不只讓血糖升高,體重也會跟著增長。
鄭田提醒,挑選水果不能只看口感,還得深入了解它們的內在,「沒有絕對不好的食物,只有錯誤的吃法——控制食用量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