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鬧脾氣竟是發展遲緩?未滿7歲兒童將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幼兒常鬧脾氣竟是發展遲緩?未滿7歲兒童將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許多家長會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卻可能對孩子發展遲緩的現象缺乏警覺,錯過早期療育的機會。如何知道孩子的各項發展進度是否符合年齡?從今年7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推出「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只要記得攜帶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就能讓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進行免費篩檢。

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人數持續增長

據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統計,在疫情後,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人數持續增長,2022 年全台6歲以下兒童人數首次突破3萬人,2023年人數也來到新高、超過3萬4千人,與2020年相比,成長人數逾3成。

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可能與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心理、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有關,但多數成因不明。大部分的家長對兒童的發展能力沒有概念,經常是入學後跟其他孩子相比才發現,錯失早期療育的機會,若能在3歲前接受療育,有機會改善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甚至有些兒童能趕上一般孩子的發展進度。

「應全面進行兒童發展篩檢,才能找出真正的關鍵問題。」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陳慧如主任分享,有位3歲女童起初因為情緒問題到醫院就診,經兒童發展篩檢量表檢測後,發現主要問題是動作遲緩,而非情緒障礙,而他的情緒問題來自於動作能力不足。

掌握兒童發展有3道關卡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要掌握兒童發展、及早發現異常,需要醫護人員與家長通力合作,完成兒童發展監測、篩檢與評估等3道關卡。

在兒童發展的「監測」部分,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可運用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觀察且紀錄兒童發展情形;「篩檢」部分,由專業醫師提供篩檢,如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則透過衛教、追蹤或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地方政府的評估醫院,進行「評估」與診斷。

為了強化「篩檢」部分,國民健康署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與國內專家建議,建立本土兒童發展篩檢模式,並研製臨床醫師使用之標準化篩檢工具,在兒童發展關鍵年齡,加碼提供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該服務將由接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兒科、家醫科專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發展等四大面向進行篩檢。

篩檢準備須知一次看

從今年 7 月 1 日起,家中有未滿 7 歲的兒童,家長可依篩檢服務補助時程,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接受服務。以下整理三大常見的問題,幫助家長解答疑惑:

1. 寶貝何時做篩檢?

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就能在成長過程的 6 個階段做篩檢,分別為 6 至 10 個月、10 個月至 1 歲 6 個月、1 歲 6 個月至 2 歲、2 至 3 歲、3 至 5 歲、5 至未滿 7 歲。每階段各接受 1 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也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2. 家長們要準備什麼?

比照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家長記得攜帶「健保卡」與「兒童健康手冊」,前往提供篩檢服務的醫療院所。

若持用舊版兒童手冊,將於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提供篩檢服務的醫院、診所或衛生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新版兒童手冊,則會直接裝訂於手冊內。

3. 在哪裡可以獲得服務?

透過衛生福利部兒童醫療健康資訊整合平台的「兒童就醫地圖」查詢「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就可以得知自己所在的縣市區域,有哪些醫療院所提供相關服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