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天進「小寒」越來越冷! 中醫一招茶飲可促循環及禦寒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週日即將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小寒」,標誌著將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面對冷颼颼的天氣如何養生?中醫師提醒,從冬至到小寒、大寒之間,因氣溫下降劇烈,依中醫的理論,最容易受風寒而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的症狀,得特別注意保暖。
1月5日是「小寒」,也是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古人認為「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於極也」此時的天氣已經很寒冷,但還未到氣溫最低的時候,因此稱做小寒。
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劉宗昇表示,節氣更替反映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疾病也有不同影響。從冬至到小寒、大寒之間,因氣溫下降劇烈,依中醫的理論,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體陽氣,所以此時身體的陽氣較為虛弱、陰氣相對旺盛,此時若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而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的症狀。
此外,劉宗昇說,寒邪亦具有凝滯的特性,寒凝氣滯則血停,可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心血管與腦血管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急診病患易增多。
劉宗昇建議,此時應「早睡晚起」,增加居室時間,減少冒寒的機會,從行為上適應這種環境及氣候,尤其適用於老年、幼弱、久病等生機薄弱之人。至於飲食建議方面,一般而論,多以味甘,性溫而有補益作用的食物為主,也可利用西洋參3錢、生薑2小片、紅棗3顆、龍眼肉1錢,用500ml的水量,小火煮沸即是適合小寒的養生茶飲「益氣薑棗茶」,可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但有喉嚨痛、口舌瘡及發燒感冒的人不宜飲用。
劉宗昇提醒,雖然冬季的食補宜辛溫,但食過於溫燥會助熱上火而傷耗津液,故要搭配些養陰及生津的蔬果類,如:木耳、紫菜、菇類、奇異果、葡萄、番茄等。保暖部分,中醫說:頭為諸陽之會;俗話又說:寒從足下生,所以衣著配戴過冬的帽子、圍巾、長厚襪也是很必要的。
劉宗昇強調,冬季多適合室內運動,可選擇器械運動、做瑜珈、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戶外運動宜慢跑、散步等,不宜太激烈運動及流太多汗。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以及在流汗多的狀況下,容易招致風寒。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