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年度統計:COVID-19使全球平均壽命減少近2年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報告另指全球仍有肥胖和過瘦的營養失調兩極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度「世界衛生統計」(World Health Statistics)顯示,全球過去10年平均預期壽命逐年提升的趨勢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阻斷。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僅僅2年,COVID-19就抹殺了之前10年人類提升平均壽命的成果」,並強調新的「大流行協議」(Pandemic Agreement)因而顯得非常重要,它不只為了強化全球健康安全,也要確保對健康的長期投資,以及促進國家之間和國家之內的公平。

根據世衛新聞稿,除了平均餘命被拉低到71.4歲,全球平均健康餘命(HALE)在2021年也較過去減少1.5年,只有61.9歲,同樣回到2012年的水準。

在地區差異上,美洲和東南亞受到最大衝擊,2019至2021年間平均餘命減少3年,平均健康餘命少了2.5年。西太平洋地區在疫情前兩年受到的健康影響最低,平均餘命僅降低0.1年,平均健康餘命則少了0.2年。

除了疫情,非傳染性疾病仍是人類最大殺手,占2020、2021年間非因COVID-19致死人數的78%。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糖尿病等,在疫情前就是最大死因。

世衛報告也提醒全球營養失衡的情況加劇。2022年全球5歲以上人口有超過10億人處於肥胖症(obesity),超過5億人則是過瘦。全球5歲以下兒童約有1億4800萬人發育遲緩,4500萬人體重嚴重不足,3700萬人體重過重。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