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基前部長蒞臨南大 剖析教育4.0趨勢與未來教師樣貌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5月20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邀請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講座教授蒞校,為師生帶來一場深入淺出的專題演講。吳教授憑藉其豐富的教育經驗,針對工業4.0時代的教育應變之道,深入解析教育4.0的核心理念、智慧校園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師資培育的政策革新與面臨課題。
吳教授指出,當全球正快速邁向產業智慧化的工業4.0階段,教育也同步進入「教育4.0」的新紀元。他引述研究指出,未來教師的角色將大幅轉變,不僅需具備傳統教學知能,還須熟悉AI應用、具備數位整合能力與跨域素養,並持續深化人文精神,方能引領學生全方位且均衡地發展。
教育4.0承襲工業4.0的精神,更強調個別化、創新化與智慧化的教學模式。智慧校園作為其實踐場域,結合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AI、RFID等科技,營造可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全面革新教學、行政與生活系統。
講座中,吳教授詳述智慧校園的六大應用面向: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行政、智慧生活、智慧社群與智慧綠能。例如教師可透過智慧平臺設計多元課程、進行即時輔導,並整合多元評量機制;學生則可藉由智慧手環追蹤健康、使用智慧圖書系統提升學習效率,並體驗智慧餐廳、交通與一卡通等便利設施,提升整體校園生活品質。
面對科技迅速發展,教師角色亦須重新定位。吳教授提出,未來教師應具備八項核心素養:教育專業、AI科技知識、數位整合能力、STEAM跨域能力、創意思維、人文藝術涵養、通識基礎與終身學習動能,體現「經師、人師、良師」三合一的現代教育者形象。他也強調,即便機器與AI已能協助部分教學任務,教育的核心價值—傳道、授業、解惑,仍仰賴具同理心與關懷力的教師來實踐。教育應致力於啟發潛能,而非僅是知識傳遞,教師須懂得善用科技,協助學生發展個人特質與創新能力。
針對師資培育政策,吳教授提出「教育為本、科技為用」的觀點,建議應強化教育與科技並重的課程設計,培養兼具人文關懷與科技素養的π型人才,推進STEAM教育,並融入藝術美學,培養能面對未來變局的教育工作者。在講座尾聲,吳教授亦勉勵南大同學,面對AI崛起時代,應避免侷限於重複性或標準化的工作,而應積極拓展跨域能力,熟悉大數據、物聯網、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等領域,開拓更多職涯可能,發展自身成為具多重專長的現代人才。
隨著教育4.0持續發展,教師的使命與定位亦不斷演進。吳教授的演講使與會師生深刻認識到,未來學校不只是知識學習的場域,更是培養創新思維與面對未來挑戰的基地;能引導學生走向未知世界的關鍵,在於兼具科技理解力與人文關懷的新世代教師。此次講座不僅勾勒出教育未來的樣貌,也為教育工作者與青年學子提供清晰的職涯方向與學習目標。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21 16:07:2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