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智慧的種子,做幸福的教師/張志華
張志華
教育向美而生,它點亮心靈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我們要播撒智慧的種子,樂做幸福的教師。
一、教育的初心與理念
做個幸福的教師,不僅在於教書,更在於育人。我們要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國未來考慮。教育,就是種種子的過程。教育,是一項需要理念、底氣、方法與效果的偉大事業。它要求我們既要顧全大局,又要精益求精,培養出國家需要的拔尖人才。
我即全部,本自具足。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適度而行,避免過度追求而導致失敗。克己容人,允許孩子犯錯誤。做好該做的事情,做好簡單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是通往成功的基礎。
二、教育的智慧與方法
給成長以時間,給優秀以過程。關係第一,情緒第二,問題第三。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前行。教育之道,在於渡人,學之道,在於悟己。教育就是組織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層面,及時糾正偏差,以便他們享受不同的待遇。
教材是教學的根基,但我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為我所用,而非被它所困。教學既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科學在於教什麼,而藝術則在於怎麼教。無道不講課,無法不講題。我們要講授知識,更要注重講授知識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感興趣,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
三、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
教育要把握好度,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學會學習,會解決問題比會解題更重要,磨出來的高分不是好成績。為做題而做題,為考試而考試,急功近利,站位太低,是不可能考出好成績。
高考考題,不僅僅是考察知識點,更是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的機智。我們要引導學生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從“做題”向“做人做事”轉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端正態度,掌握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面對問題的智慧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事無好壞,全在心態。最誘惑你的,不是老天給你的機會,而是魔鬼給你的考題。
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改變,善於反思。走今天的路,過當下的生活。平時遇見的問題,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因為問題所在之處,正是我們有所欠缺的東西。我們要通過重複練習,直到熟能生巧,把問題變成自己的智慧。在考場上,我們要學會取捨,專注於眼前的問題。先做簡單的題,贏得時間,打開思路,再逐步攻克難題。
五、教育的真諦
放鬆,寬容,這才是核心。給答案不如讓孩子找答案。一般的教師會說,智慧的教師會問。教師上課不要單純的為上一節課而上課,要有目的、有計畫、有措施、有手段、有效果、有總結、有反思、有改進。
教育,是和孩子面對面,而非對立面。我們要聆聽孩子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與問題一起把孩子解決掉。講題時,我們要講問題的根源、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設置問題的藝術。
六、學習的目的與應用
“四有學生”是指:有目標、有動力、有方法、有結果。學會專注忘我地去做你該做的事,心無旁騖地解決問題。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在於能夠用學到的知識解決遇見的問題。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問題發現共性的東西,這就是規律,這就是道。同時,也要利用已經掌握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解決所有的問題。
七、成功與自信
想要的結果就是目標,執行是結果之母。凡事只聚焦下一步,先解決,後總結。沒有干擾,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很少,效果自然會更好。我們一定要考慮後果,這不是詛咒,是提醒!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這不是祝福,是約定!
看到希望,嘗到甜頭,形成良性迴圈,成功才能更輕鬆。成功,可能像駱駝穿過針眼一樣難,也可能像捅破一層窗戶紙一樣簡單。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擁有四個自信:能力自信、態度自信、方法自信和結果自信。培養不服輸的骨氣,既要有做成事的志氣,更要有做成事的底氣。
八、習慣與智慧
沒有深度思考的工作,所有勤奮都是無用功。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結果。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改變需要持續,形成良性迴圈才能更省勁!所以,我們要忘卻干擾,每天只做零到一。
最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成就我們。智慧的人是不讓問題發生,而一般的人永遠在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修行自己,成就孩子,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堅強。
不以己安,而安天下。不為己謀幸福,為天下人謀幸福。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用我們的愛心暖化孩子心頭的頑冰,讓笑容洋溢在孩子的臉上,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學生是快樂的,我們就是幸福的!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