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睿以「財政永續」 提出質詢中央預算刪減與地方分配款議題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議會今(20日)進行總質詢,市議員許家睿以「財政永續」為題,檢視桃園市府未來可能面臨的財政波動,並呼籲市府除爭取財政自主外,亦要同步建立政策自主能力,許家睿以「桃竹竹苗大矽谷計畫」為例,建議強化智發會作為政策引導與整合平台,並訂定跨局處溝通會報設置要點,確保未來財務預算用於前瞻性規劃,真正落實於地方建設中。
許家睿在質詢中提醒市府,立法院日前刪減行政院939億元預算,其中636億元將由行政院平均刪減各縣市約27.32%的一般性補助款因應,桃園市預估將減少20.6億元。他質疑目前仍未看到市府針對受影響項目進行盤點,並研擬相關對策。
針對新版財劃法推動,許家睿指出,雖然試算明年桃園可望多分配到約259億元,表面看似受益,但潛藏的財務支出不容忽視。以今年為例,桃園市高度仰賴中央計畫型補助,金額達414億元,占歲出預算四分之一;若未來中央縮減相關補助,地方勢必面臨龐大財政壓力,扣除之後增加的可自由分配預算恐怕不像外界預期的樂觀。市府財政局長歐美鐶亦在上週(5/14)報告中坦言,若扣除減少的計畫型補助,實際能掌握的新增財源恐遠低於外界期待。
市長張善政表示,不認為應以「最壞情境」作為編列預算依據,並認為「中央應該發揮執政睿智」,指出近期因應關稅危機中央即額外編列4100億特別預算,顯示中央仍有足夠工具處理經費缺口。他舉前瞻計畫為例,強調過去也曾透過舉債來支應地方建設。
然而,許家睿當場反駁,指出前瞻計畫即是「計畫型補助」的一環,若中央未來不再編列類似預算,桃園將面臨重大財源缺口。許家睿對此進一步提出,本來期待聽到桃園市政府有更多財政永續的做法及自籌財源的各種方式,要怎麼建設桃園,而不是萬事都期待中央處理。張市長則回應:「我也是趁這個機會呼籲中央手上有其他工具可以使用。」但對於是否支持立法院通過新的追加預算,市長則未正面回應。
許家睿提醒,中央能否順利補足財源,仍仰賴立法院支持。他呼籲市府與藍白立委應主動表態支持追加預算,並強調市府應務實評估風險,及早為「最壞情境」準備對策,確保施政不中斷。雖然張市長口頭表示會採納議員意見,承諾研擬折衷方案,但整體回應態度仍顯被動,缺乏明確作為。
儘管張市長強調預算規劃須採「最可能的狀況」,許家睿認為此說法過於保守。他強調,新版財劃法已通過,行政體系也已著手以新制規劃明年預算,不應抱持法案將被翻案的僥倖心理。「難道市府期待立法院生態改變,讓這部法律重來一次?」
許家睿進一步指出,雖然財源增加可提升地方財政自主性,但市府必須同步因應其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包括:計畫型補助減少後的財源缺口、隨財權轉移而來的事權責任,以及因應事權擴大可能產生的人力與行政成本。他提醒市府應及早擬定整體財政策略,不應等資源下來才匆促反應,更不能將新增預算投入缺乏遠見的政策上,否則不僅無益於財政紀律,更會削弱施政長遠穩定性。
最後,許家睿強調,財政不僅是數字分配,更是政策自主的基礎。若中央未來減少計畫型補助,地方政府更應主動規劃自辦計畫,以回應在地實際需求。他認為智發會應強化政策整合與評估職能,負責規劃、執行與檢討的各階段指導方針,成為提升桃園政策主導力的關鍵核心。(圖:民進黨團 提供)
- 記者:News586 彭慧婉-桃園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