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材翻轉想像!彰師大師生走讀《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展 體會藝術與永續的連結
【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大墩文化中心主辦的「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由藝術家楊芳宜與「不廢跨村實驗室」創作夥伴林資芬、林俊作和彭宇弘攜手策畫,探討「廢⇄不廢」與「新⇄舊」之間的多重關係。透過再生材料與廢棄物的再創作,藝術團隊挖掘「廢」的美學潛能,並以共創的方式邀請大眾參與,讓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可見、可感的行動力。
本展一大亮點,是藝術家楊芳宜攜手三所特教學校學生,從廢棄塑膠袋、水果網套到舊衣襪,轉化為極具視覺震撼的大型裝置作品。創作靈感來自臺中特有的「大安水蓑衣」,象徵地方文化與環境永續的交織;巨大的根系植物意象從地面蔓延而出,象徵人與自然之間細膩而深遠的連結,成為文化中心大廳中最吸睛的展件,也躍升為民眾拍照打卡的新熱點。
此展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媒材性、媒體性、參與性、多元性為核心,讓嚴肅的永續議題在藝術語彙中轉化為富有敘事感與趣味性的作品,激發觀者的想像與感受。展覽期間,也吸引包括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等各地藝文關注者參訪。參觀當日,藝術家楊芳宜親自導覽,分享創作過程與將永續精神融入藝術實踐的經驗,引發師生熱烈回響。
彰師大美術系陳同學表示,『大安水蓑衣』這件作品透過塑膠袋、水果網套、舊衣襪等回收的素材與特教生共創,不僅呈現出驚人的藝術張力,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永續藝術真正的『不廢』價值。」。而吳同學則分享,「透過楊老師的導覽,每一件作品都變得充滿故事性,產生更深的情感連結,也激發自己用不同層面思考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文化局表示,SDGs永續藝術特展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期望透過藝術,深化大眾對環境與社會議題的理解與參與,讓藝術成為每個人日常中可實踐的一部分。展覽持續至6月22日,歡迎對藝術及永續議題的民眾把握機會前往觀賞。更多資訊請至大墩文化中心官網(https://www.dadun.culture.taichung.gov.tw/)查詢。圖/業者提供
延伸閱讀:【焦點傳媒社】
- 記者:News586 黃秀卿-台中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