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發冷、發痛強忍三天 心律不整男引發「腳中風」險截肢!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8歲阿翁長期患有心律不整,日前右腳突然變黑、冰冷且疼痛,強忍了三天不見好轉,才決定至急診就醫,醫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腿動脈血管血栓堵塞導致血流中斷,心律不整引發「腳中風」,右腳已陷入危險缺血狀態,隨時有截肢風險。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介夫表示,「腳中風」實際上是指下肢急性動脈阻塞,通常由血栓或栓塞所引發。當血液無法順利流至肢體末端時,會引發嚴重的缺血,進而導致組織壞死。
根據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顯示,每年每萬人約會發生1.5例下肢急性動脈阻塞,即使經過及時治療,仍有2至3成的病人還是會面臨截肢的情況。
陳介夫說,以該名男子為例,心臟血管外科醫療團隊立即安排緊急取栓手術,清除血栓恢復血流,並進行筋膜切開術,減少缺血再灌注後的壓力增加及腫脹,成功挽救了右腳。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正接受後續治療與復健,行走能力逐步恢復中。
陳介夫提醒,許多腳中風的病人往往合併有心律不整的問題,也是造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心房顫動等心律不整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進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對於有心律不整風險的病人,定期檢查與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
且民眾也要懂得及早辨識下肢動脈血栓的症狀,包括:疼痛、皮膚蒼白、冰冷、麻痹、感覺異常、摸不到脈搏等緊急情況,須立即就醫治療,以提高肢體保留的成功率,若不及時治療,血流中斷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截肢,甚至死亡。
陳介夫指出,根據2024年的美國心臟學會醫療指引指出,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療效果與就醫時間密切相關,若未能在4到6小時內讓肢體再灌流,救回下肢的機會將大幅降低。而每種方法都有其適應症與風險,選擇取栓方式時,必須根據血栓的位置、大小及病人的全身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應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自身病情的治療方式,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安區也淪陷!連二天爆登革熱 40歲男「又燒又瀉」找嘸感染源
國內少見!振興醫院興建「心臟專科大樓」 魏崢:提供世界一流心臟醫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