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胎兒「腫瘤占滿7成肺」 北榮搶出生第一時間切除救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團隊成功拯救罕見胎兒肺腫瘤!台北榮總今(4)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成功搶救新生兒,原來該名媽媽是在懷孕22週時產檢超音波發現胎兒竟有肺部腫瘤,並將心臟與縱膈腔推向側邊,進入懷孕後期後,腫瘤更占據肺部體積超過70%,持續壓迫心肺,所幸新生兒科及兒童外科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聯手,在剖腹產第一時間穩定狀況、一舉切除腫瘤。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黃女士是在懷孕22週時發現胎兒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簡稱CPAM),胎兒的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發生率約為4500分之1至11000之1,屬於胎兒肺部腫瘤。
CPAM的確切致病機轉不明,屬於偶發、非遺傳性的疾病。葉長青說,過去臨床經驗,患有CPAM的新生兒出生時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常在合併感染時才被意外發現。而隨著產前超音波與影像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CPAM可以在產檢時被發現。
葉長青指出,CPAM的嚴重程度隨病灶大小、位置及衍生症狀而不同,如果病灶不大,隨著懷孕進行,約有50%的腫瘤可能自發性縮小,出生後若無症狀,追蹤即可;若是嚴重者,可能造成胎兒水腫,一出生就須接受手術治療。
以黃女士為例,由於一開始並未發現胎兒其他器官結構異常,因此,跟家人決定繼續懷孕,不過隨著週數增加,CPAM也跟著變大,甚至因為腫瘤壓迫造成胎兒水腫與腹水,以及羊水過多,導致出現子宮收縮與早產現象,一度須配合住院安胎。
葉長青說,進入懷孕後期後,影像評估其CPAM已占據胎兒肺部體積超過70%,持續壓迫心肺壓迫,因此,足月時馬上進行剖腹產,由新生兒科醫師第一時間放置氣管內管進行呼吸支持,穩定後,再由兒童外科醫師手術切除CPAM切除。寶寶在手術後,剩餘正常肺葉擴張良好,移除引流管後已出院返回宜蘭的家,目前呼吸狀況穩定,不需要使用呼吸器,進食和發展與一般同齡新生兒無明顯差異。
葉長青表示,雖然CPAM常大小有限,且有高機會縮小到沒有症狀,然而,一旦遇到嚴重者,仍將危及胎兒生命,仍須密切觀察。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逾三成人」已打流感疫苗 疾管署:對日本、台灣病毒都有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新聞關鍵字: 腫瘤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