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收心操 有效重回生活正軌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春節收心操 有效重回生活正軌
桃療臨床心理科主任劉昀玲表示長假後循序漸進適應開工,先從整理桌面等低壓或例行的任務開始(桃療提供)

農曆春節象徵歡聚與慶祝,但當假期結束,從假期模式切換到日常生活模式是需要時間適應的,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收心」,桃療臨床心理科主任劉昀玲透過心理專業介紹實用小技巧,可以更順利地重回生活正軌。

1. 規律作息重建:調整生理時鐘

假期常因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影響生活節奏,假期後可以逐日提早就寢與起床時間,每次 15 至 30 分鐘,讓生理時鐘逐漸回到正軌;睡前一小時遠離螢幕,改用閱讀或正念練習替代,促進更好的睡眠品質;醒來後安排固定的儀式化小習慣,如喝杯溫水、伸展身體,幫助大腦進入工作狀態。

2. 工作與生活過渡:分階段適應避免心理負荷

長假後不要急於全面進入繁忙狀態,而是循序漸進:先從低壓或例行的任務開始:例如,整理桌面、整理假期中累積的簡單郵件或資料,逐步適應工作氛圍;在工作日程中安排 10 至 15 分鐘的放鬆緩衝,例如散步或靜坐,幫助心理調適。

3. 壓力管理與情緒調節小撇步

年後的壓力若得不到有效調節,可能引發焦慮或倦怠,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舒緩情緒:

呼吸與放鬆訓練:採用吸3-吐4的節奏調節呼吸,能有效降低壓力;每天10分鐘正念練習,將注意力專注在呼吸或周遭環境的聲音,減少負面思緒對情緒的影響。再加上積極自我對話:將「假期結束好痛苦」的想法轉為「我已充分充電,現在可以發揮能量」,建立正向心理框架。

4. 建立多元支持:尋找力量的來源

心理支持不僅限於家人朋友,還可以從多元管道獲得幫助:例如,主動尋求心理師進行個別諮商或心理評估、參與心理健康講座或團體課程,以及心理專業App或線上課程,透過集體動力提升心理能量。

劉昀玲提醒,適應過渡期是一個正常的心理過程,不必急於「完全收心」。透過上述方法,逐步調整作息、舒緩壓力、尋求支持,能有效幫助您平穩過渡。以穩定而正向的心理狀態,為新一年的挑戰做好準備!

更多新聞推薦

側翼稱「大S死訊轉移大罷免」 趙少康:人一綠,心中只剩仇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