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醣飲食正夯!要健康就要少吃碳水化合物?營養師揭: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運動、減重和控制飲食的風潮興起,也陸續出現了生酮飲食、低醣飲食等各種新型飲食法,共同點都是強調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此外,社會普遍將肥胖、各種慢性病,甚至阿茲海默症等健康問題歸咎於碳水化合物,加上社群媒體大量充斥著減少碳水化合物可快速瘦身的內容,使得民眾開始對碳水化合物產生疑慮。要維持健康,就一定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嗎?臺安醫院營養課張凱馨營養師來解答。



研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過低、過高 皆與較高死亡率有關



張凱馨營養師分享,一篇探討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心血管健康的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與死亡率之間呈現U型關係,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40%和高於70%,都與較高的死亡率有關;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40-70% )則能降低死亡率。張凱馨營養師表示,衛福部在「每日飲食指南」中也建議碳水化合物應佔總熱量的50至60%,上述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研究也顯示,實施低碳飲食時,若主要蛋白質來源為動物性蛋白質,死亡率較高;相對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則死亡率較低。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往往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可能導致蔬果的攝取量隨之減少,造成膳食纖維、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不足,進而增加多項健康風險。



營養師推「健康減醣」3招 減少添加糖、精緻澱粉是重點



那想要「健康減醣」,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張凱馨營養師提出三大建議:



1. 減少攝取「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為了增加甜味而加入食品中的糖類,也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透過減少攝取添加糖,可以更有效管理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取量,建議避免食用糖果、蛋糕、餅乾、甜麵包、甜點及含糖飲料等食品。如果想要吃甜食,可以選擇把水果當作點心,每日攝取2到4份水果(每份約為拳頭大小),還能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



2. 掌握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打造均衡飲食

根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占總攝取熱量的50% 至60%。以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需攝取1500大卡計算,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為750至900大卡,約等於187.5至225公克。一碗白飯約有6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代表每天至少要攝取三碗飯。除了飯之外,也可以從其他全穀雜糧類食材攝取,例如全麥吐司、玉米、薏仁、紫米、麵、地瓜、馬鈴薯、南瓜、芋頭等。



3. 以全榖雜糧取代精緻澱粉

全榖雜糧類食物不僅能增強飽足感,還能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在有限的澱粉選擇中,可以先減少食用白米飯、白吐司、白麵條、麵包、餅乾、蛋糕等精緻澱粉類食物,再進一步以全榖雜糧類食物取代。例如,早餐可以選擇全麥吐司三明治取代白吐司三明治,午餐或晚餐時可用糙米飯替代白米飯,或用地瓜、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替換米飯或麵條。此外,全麥麵包、全麥餅乾也可以作為精緻澱粉的替代選擇。



張凱馨營養師表示,透過上述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同時減少「精緻糖」的攝入,幫助民眾達到健康減醣的目標,讓民眾在享受吃的同時也能保持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臺安醫訊第322期 -全民瘋減醣,我該跟上嗎?


【延伸閱讀】

堅持低GI值飲食仍瘦不下來?必知的升糖指數盲區有這些!

爆紅的劉亦菲減肥法效果超神?醫警示:極端飲食法風險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