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看門鎖了沒、洗手都中 研究:2成強迫症藏躁鬱症!預防方法曝

反覆看門鎖了沒、洗手都中 研究:2成強迫症藏躁鬱症!預防方法曝
反覆看門鎖了沒、檢查電器開關狀態或洗手時間過長,都可能是強迫症的症狀。(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研究顯示,約有20%的強迫症患者同時合併有躁鬱症。就有一名女子自大學時有嚴重潔癖,還常會刻意重複完成特定行為,經治療後未見好轉,因此相當苦惱。醫師提醒,強迫症的症狀與心情好壞有關,除了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平時也可攝取含EPA、維生素D3食物,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方能緩解病情。

A小姐自大學時出現強迫症狀,初期僅是反覆確認門鎖與電器開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症狀逐漸惡化,演變為每次長達15分鐘以上的洗手、刻意避免踩到特定地板磁磚圖案等行為,並認為「數字4」會帶來災難,因此產生極度恐懼,腦中更有「若不完成特定行為,家人將遭遇不幸」的強迫思考。

儘管A小姐曾接受多種血清素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效果僅是短暫改善,無法長久維持。而她每日平均耗費4至6小時於反覆的強迫思考與行為,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所幸就醫後在加藥到最高劑量後,強迫症的症狀顯著好轉,包括洗手時間減少,焦慮大幅減輕。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強烈的購物衝動,A小姐後來每天沉迷於各種購物網站,一次消費數千元,信用卡都被刷爆了,連夜晚都幾乎不眠,思緒飛快運轉,甚至半夜還打電話給朋友,說要找對方一起投資開網店。

身心科醫師尤冠棠表示,A女後來至診間就醫,透過近紅外光腦光譜儀(NIRS)檢測發現,她除了罹患強迫症,還合併有躁鬱症,正是她長期以來無法控制疾病的原因之一,所幸經抗憂鬱藥物合併情緒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方能穩定控制強迫症和躁鬱症。

研究顯示,約有20%的強迫症患者同時合併有躁鬱症。尤冠棠表示,此類患者的臨床特徵包括,強迫症的症狀會隨著心情好壞而有所起伏,若心情處在輕躁期時,強迫症的症狀會突然改善很多甚至消失,一旦掉到憂鬱期時,強迫症狀也會惡化。

有鑑於此,尤冠棠說,此類患者的藥物治療方式也跟傳統的強迫症患者不同,需配合抗憂鬱藥物、情緒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若只吃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很容易預後不佳,而被當成難以治療的「頑固性強迫症」。

此外,以前對躁鬱症診斷方式,多為臨床訪談與問卷調查,存在誤判風險,若透過近紅外腦光譜儀技術,能更精確評估腦部額葉皮質的血流變化,提供客觀的生理數據,提高診斷的準確度至約80%,尤冠棠指出,「躁鬱指標(Bipolar Index)」能幫助區分患者不同的情緒疾患,幫助醫師制定更精準的治療策略。

針對平時的保健,尤冠棠引述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精神醫學年鑑》(Psychiatric Annals)特刊,建議民眾可多攝取EPA和維生素D3的食物。其中,EPA即Omega-3脂肪酸,宜適量補充包括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及核桃、南瓜籽等堅果類,或黃豆、大豆等豆類,能抗發炎、穩定情緒,減少憂鬱症發作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民眾每日應攝取250至500毫克含EPA及DHA的omega-3,若以衛福部食藥署為標準來看,每日不可攝取超過2000毫克含EPA及DHA的Omega-3。

至於維生素D3的食物,則可適量補充包括雞蛋的蛋黃、牛或豬的肝臟,或牛奶、麥片,有助於減輕季節性情緒變化。衛福部國健署在國人維生素D營養狀況初步分析結果提到,維生素D則包括D2與D3,民眾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微克(400IU),其中D2可由食物中攝取,D3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經人體合成獲得。

最後,尤冠棠提醒,民眾宜維持規律生活、適度運動、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社交互動以及學習有效壓力管理技巧,皆為預防情緒疾患的重要方式。一旦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相關症狀時,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獲得適當治療。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