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也有「代謝系統」 醫揭最新研究: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

基因醫師張家銘日前分享最新研究,表示其實大腦也有屬於自己的代謝系統。(示意圖/翻攝Pexels)

[周刊王CTWANT] 大腦也要洗澡?基因醫師張家銘日前分享最新研究,表示其實大腦也有屬於自己的代謝系統,並貼出《Nature Communications》於2025年4月刊登一項突破性研究,指出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更是啟動大腦自我清除廢物、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

張家銘在臉書發文表示,過去幾年,神經科學界相繼發現人腦內部存在一套類似淋巴系統的清除通道,被稱為「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這個系統由膠質細胞主導,能將大腦內部產生的廢物導入腦脊髓液,並透過「腦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LVs)」排出體外。

這些「廢物」不只是一般代謝產物,更包含與失智症、帕金森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相關的有害蛋白,如β類澱粉蛋白(Aβ)、α-synuclein,以及多種慢性發炎因子,然而這套排毒系統並非全天候高效運作。

研究指出,當人長時間久坐、熬夜、處於高壓環境,或年齡漸長時,膠狀淋巴系統的效率會明顯下降,導致大腦內部「垃圾堆積」,進一步引發腦霧、情緒不穩、甚至加速失智風險。

張家銘說明,在這項由多國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的實驗中,受試者被分為兩組,一組僅進行一次30分鐘的腳踏車運動,另一組則維持為期12週、每週三次的運動習慣。研究團隊利用最新非侵入式核磁共振技術,觀察腦部淋巴流動變化。

結果顯示,只有持續運動的受試者,其大腦膠狀淋巴系統活性才明顯提升,特別是在「尾狀核(Putamen)」區域觀察到流速增加,腦膜淋巴管的直徑與流速亦明顯上升。與此同時,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如S100A8、S100A9和DEFA1A3下降,免疫調節蛋白J chain則顯著上升,顯示整體腦部環境趨於健康。

研究團隊強調,啟動大腦清除系統不需要激烈運動,只需選擇自己喜愛且能長期維持的運動方式,如快走、騎車、游泳或有氧運動,每週進行三次、每次30分鐘,即可產生顯著效果。

此外,傍晚運動更佳,因膠狀淋巴系統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在夜晚的排毒效果更好。睡眠亦扮演關鍵角色,因為在熟睡階段,膠狀淋巴系統的活動達到高峰,是大腦「排毒」的黃金時段。

張家銘表示,這項研究為腦部健康開啟新的預防視角,「我們無需等疾病出現才開始補救,也無需過度依賴補腦藥物。身體本身就具備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而運動,就是打開這個開關的鑰匙。」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