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按「這3個穴道」不再翻來覆去到天亮!中醫師圖解 穩定神經、改善失眠
失眠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隨著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以及不規律的作息,越來越多的人深受失眠之苦。根據統計,台灣有17%的人口遇到嚴重失眠問題。失眠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長期下來可能還會引發焦慮、憂鬱、失智,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中醫失眠可分4類型 內外調理從根本改善
中醫師游凱翔指出,失眠的定義是指反覆出現入睡或維持睡眠的困難,造成睡眠的品質變差或睡眠時間減少,且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每週有三天出現以上之情形即可診斷為失眠。當我們處於深度睡眠時,腦血管的通透性會增加,腦脊液可以更有效地進入腦部組織,將代謝廢物帶走。這一過程有助於保持大腦健康,減少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形式的失智症)的風險。當失眠或睡眠質量差時,這一清除過程就會受到抑制。不僅影響白天的情緒和警覺性,還會對大腦的功能造成長期損害。
中醫認為,失眠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陰陽失衡,與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有關。治療失眠時,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調理。 治療初期,可能不會有很大的改善,但隨著中藥的調理,身體的陰陽逐漸平衡,抗壓能力和睡眠質量會慢慢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通常會發現睡眠質量大幅提升,身體活力也有所增強。
1、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心神不寧是失眠的重要原因。此類患者常有心悸、焦慮等症狀,常用龍眼肉、柏子仁,滋養心血、安神定志,改善因心血虛弱引起的失眠。
2、肝氣鬱結
壓力過大或情緒波動可引發肝氣鬱結,影響睡眠。常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鬱、舒緩壓力,改善因情緒問題引起的失眠。
3、脾虛
脾虛引起的失眠通常伴有食慾不振、疲倦等症狀。常用黃耆、山藥、白朮,補脾益氣,幫助改善脾虛引起的睡眠障礙。
4、腎虛
腎虛常見於年齡較大或過度勞累的患者,這類患者常見多夢、夜間易醒等問題。常用地黃、枸杞、何首烏,補腎安神,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失眠。
穴道刺激 改善睡眠質量
平日可以透過日常的按摩,用拇指輕輕按壓以下穴位,持續約1-3分鐘,感覺微微痠脹即可。
.神門穴
位於手腕小指側橫紋處,是安神的主要穴位,能促進心神安定,對於失眠有很好的療效。
.三陰交穴
位於腳踝內側上四指處,能改善肝脾腎虛弱引起的睡眠問題。
.安眠穴
位於耳後翳風與風池穴的連線中點,有安神的作用,改善睡眠質量和入睡困難問題。 或者請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診斷後進行針灸療程,確保效果最佳且安全。
飲食與作息調整 助眠養生
.飲食建議
攝取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有助於促進體內褪黑素分泌,改善睡眠。避免過量攝取咖啡、酒精、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會影響神經系統,從而妨礙睡眠。
.作息建議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固定時間入睡與起床,有助於調節生物鐘,改善睡眠質量。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冥想、深呼吸等幫助放鬆的方式。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很累卻睡不著?藥師推「4好眠營養素」擺脫淺眠早醒 這3種食物晚上別碰
·他失眠服用安眠藥常斷片!醫示警「3情況」快回診 沒吃會手抖就是其一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