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好忙,下班沒時間煮飯?專家列「省時3招」先準備好這些食材

隨著食安問題頻傳,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下廚,雖然自己煮方便又健康,但同時也會犧牲許多時間,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省時呢?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於《我把冰箱變財庫!》一書中,分享各種食材保存法,不僅能延長食用期限,還能節省下廚時間。以下為原書摘文:

讓下廚省時的3個法寶

看到我幾乎每天下廚,有些人會對我說:「那是因為妳比較有空閒,所以才有辦法這麼勤快地自己煮」。的確,對於時常沉浸在追劇及滑手機的人來說,當然是困難的,並不是我不需要娛樂休閒時間,但仔細想想,如果把時間精力花在經營健康上,長期下來絕對不會後悔的,有2個小孩的職業婦女的我能做得到,任何人只要有心也都能做得到。

我會願意自己煮,是因為有3項法寶幫了大忙:「食材便利包」、「生鮮快煮包」、「加熱即食包」,大大縮短待在廚房裡的時間。我完全理解煮飯是辛苦的,也清楚大部分人下廚時會遇到的各種狀況,所以設計這3項法寶幫我做菜更省時,每餐只花不到15分鐘就能輕鬆上菜,而且讓買回來的食材更好用、賺得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這3項法寶也很適合想偶爾下廚的族群、不得已得常常煮飯或做家人便當的媽媽們、進行飲食控制的健身族。我自己長年使用這些方法之後,在以下幾方面感到有確實的改變:

  • 讓你在廚房裡煮飯的時間變少
  • 減少上市場補貨或採買的次數
  • 不用常常苦惱菜色變化
  • 吃到的食材永遠是新鮮原食
  • 隨心混搭食材,讓營養更豐富多元
  • 是投資菜市場獲利的加分工具
  • 每個月至少省下60%的食材費


  • 讓冰箱裡的東西一目了然

    下廚最麻煩的就是備料,所以我針對備料來著手,只要先做好這一步,做飯會省時省力很多。我習慣在買菜前先規劃菜單,這能讓我判斷要把食材做成「食材便利包」、「生鮮快煮包」、「加熱即食包」其中哪一種,再進行處理,這就是「食材管理」。

    讓冰箱裡的東西一目了然,你才知道有多少財、又要怎麼妥善使用。就像成功的投資客一樣,既然「食材」是我的投資標的,好好管理就是基本態度,將買進的食材做最完善的處理保存,避免腐壞而浪費了所花的每一塊錢。

    為了讓家人隨時能吃到最新美味的食材,我長期研究處理食材的過程中,最在意「鮮度」,因為這會影響到料理品質和美味與否。愛美的人都知道,年輕時就要保養,到了像我這樣滿臉皺紋的年紀再保養絕對無效,愛健康的人應該也能理解吧,食材趁新鮮的時候處理是最棒的,而不是放進冰箱一陣子或幾天,等要烹煮的時候才整理食材,那就太晚了。

    我的食材管理是根據平常會吃完的量確實分包,或根據想做的料理先做好調味動作再放冰箱冷藏或冷凍保存,在想煮、想吃的時候直接下鍋,不必又從備料重頭開始,所以特別適合忙碌沒時間的現代人。

    此外,也適合買菜時總容易不小心失手買太多的人,許多人會憑感覺或一時的需求買菜,比方今天想吃小火鍋,就買了一大盒肉片,然後把剩下的肉片隨意分成幾包放入冰箱,往往剩到最後吃膩了又不知如何處理,食材就這樣被深藏在冰箱很久很久;或是另一種狀況,每次想下廚時因為缺少某些食材而懶得去買,只好作罷自己煮的念頭。

    「食材便利包」、「生鮮快煮包」、「加熱即食包」可以對應不同的烹調需求,難度和花費的時間也略有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建議採買前先想好菜單,避免一不小心又買多了。這3個法寶可依你的需求挑著做,也可以同時做,我個人習慣同時做,這樣冰箱就是我個人專屬的小型超市,依每天心情輕鬆下廚!

    適合料理新手、每餐習慣吃蔬菜的人、健身自炊族

    買回食材後,清洗、前處理再切成習慣使用的形狀將食材冷凍成型,接著分包保存。葉菜類不適合冷凍,但可以用我的冷藏法,讓鮮度、顏色維持住。

    好處:要炒菜、炒飯、煮湯麵時,免解凍,隨時取用混搭!

    每週煮菜頻率較高的主婦、要幫孩子帶便當的職業婦女

    用「食材便利包」的方法,把食材處理好之後,再加上「調味」動作,把食材處理到可以直接下鍋的程度,就是生鮮快煮包了。它的原理有點像市售的冷凍食品,但我們是自己在家做,所以沒有看不懂的添加物,吃起來更加放心。

    好處:對於懶得天天想菜單的人來說很好用,要蒸要炸要烤要炒都可以,隨時上菜、加菜!

    想要1週只炒/燉一大鍋就好,接受一鍋吃多餐的人

    如果你常用鑄鐵鍋、燉鍋,或習慣煮一鍋吃多餐的話,很適合這個方法,因為加熱就能吃,超級方便!同時也適合那些要買很多食材才能做一鍋的麻煩料理,像是客家小炒、滷味、滷肉⋯等,而且做一次就省下每次煮的瓦斯費。

    好處:除了加熱就能直接吃,也能配飯、麵、饅頭、麵包…等主食一起吃。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