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能「消毒」?傷口用口水塗一塗就會好?解開唾液中的健康密碼

1980年代美國一位研究學者柯恩(Stanley Cohen)研究發現,取出老鼠的唾液腺後,老鼠出現了長不出牙齒,毛皮失去光澤,眼瞼打不開等成長和神經系統方面的障礙,透過這個實驗證明,唾液含有EGF,NGF等促進生長的荷爾蒙,柯恩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口水能「消毒」?傷口用口水塗一塗就會好?解開唾液中的健康密碼

關於口水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老祖宗們的智慧也不少。中醫稱口水即唾液為「玉泉」、「瓊漿」、「金津玉液」,養生專家更視口水津液為健康的重要源泉。再回想一下,是否看過家中的貓狗、或其他動物受傷時,會本能的舔舐傷口;或童年記憶中,當阿嬤一看到傷口會說,用口水塗一塗就會好。難道口水能「消毒」?還是口水中,到底有什麼看不見的養生秘密?

當心!口腔問題,成為健康破口

黃琇琴博士在《不生病的口腔健康力》新書中說,如果把口腔想像成一座城市,那麼牙齒就是這座城市的高樓,牙齦就是城市的綠地,而唾液中的各種酵素和蛋白質就如同城市中的警衛,時刻保護著這個繁忙的都市免受外來侵害。如同呼吸一般存在於口腔內的唾液,PH值介於6-7之間,幫助我們保持口腔濕潤、咀嚼食物、幫助消化、抑制口腔內細菌有療傷效果、緩和酸性物質等。

真的塗口水就會好—唾液中的健康密碼

口水中的3大重要成分- 酵素、微生物(細菌叢)、乳鐵蛋白。口水之所以成為口腔黏膜免疫防禦的「祕密武器」,那是因為口水中有著免疫球蛋白(IgA, IgM, IgG)、α-澱粉酶、溶菌酶、細菌叢,和乳鐵蛋白。它們除了幫助飮食外,也是外界細菌和病毒的「防火牆」,能夠有效減少有害物質的入侵。在人體的防禦系統中,從嘴唇、牙齒到舌頭、咽喉,甚至是口腔黏膜,每一個部分都各司其職。

年齡會影響唾液的分泌量,疾病和藥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口水中的酵素、菌群、乳鐵蛋白,同樣也會因老化、疾病、身體狀況而產生改變,口水的成分也會不同,所以口水也常被發展作為疾病的判斷指標。尤其是口腔中的乳鐵蛋白是最重要的免疫因子,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乳鐵蛋白在唾液中的含量可做為一些疾病的指標。

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唾液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乳鐵蛋白,它是天然存在於人體中的蛋白質,尤其是在母乳和唾液中含量豐富,乳鐵蛋白就像巡邏守衛,保護口腔免受細菌感染,並維持口腔內的菌叢平衡,阻止有害細菌的增長。


口水能「消毒」?傷口用口水塗一塗就會好?解開唾液中的健康密碼

口腔不健康,除了口腔直接的「口氣」、牙周病與蛀牙等問題,影響所及,甚至包括咽喉炎、消化道系統、免疫系統、阿茲海默症與心血管疾病等。

口腔健康了,免疫系統提升了

口腔內的微生物,存在口腔和喉嚨、鼻咽的細菌約有 700 種以上;而口腔是體內除了腸道外,含菌量最多的部位,通常在我們免疫力好且有良好的口腔照護習慣下,這些菌大多數是無害的。一旦口腔內的菌叢起了變化,壞菌沿著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人體的消化器官或是呼吸道器官,也可能透過血液進入身體更內部的器官,引起疾病,甚至干擾免疫系統的作用,產生自體免疫相關疾病。

簡單來說,口腔不健康,除了口腔直接的「口氣」、牙周病與蛀牙等問題,影響所及,甚至包括咽喉炎、消化道系統、免疫系統、阿茲海默症與心血管疾病等。現代醫學研究不斷證實,口腔健康不僅影響牙齒,更直接牽動全身健康。口腔內的微生物會經由消化道系統或口腔黏膜的破口進我們體內其他器官,產生或是加劇許多我原來沒有想到的疾病,而更超乎我想像的是,唾液就是我們救命的瓊漿玉液。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健康為身體健康之本」的口號,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發現,慢性的口腔感染和糖尿病、中風、心臟及肺部疾病,甚至嬰兒出生體重過低及早產都有關聯。因此,口腔健康除了是我們已知的蛀牙、牙周病、口臭,口內炎外,也反映著我們的身體狀況。因此作者呼籲健康小問題,就在口腔解決,口臭或口腔異味、嘴唇乾燥、嘴唇流血、口角炎、唾液腺功能障礙、口乾症、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口腔衰弱症、蛀牙、牙周病都是你不可不防的毛病。

黃琇琴博士以個人專業研究背景,從「口腔黏膜」這個過去被大多數人忽略的角度,提醒我們別讓病菌有機可趁,把老祖宗早就知道的智慧-口水殺菌的秘密,從口腔黏膜的重要組成、產生破口的原因、可能造成全身疾病的影響完整分享,更把自己超過20年的研究精華-乳鐵蛋白,分析乳鐵蛋白,作為在口腔的重要組成之一,在口腔中如何扮演抗菌、殺菌、平衡口腔菌叢,解決口腔各類疾病的機轉。

提醒大家更關注口腔保健,並能認知到,不只要求牙齒健康,還要保有充足的唾液,而且要稍微發揮一些想像力,想像口腔內是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必須兢兢業業持續保持這個世界的和平。也就是將所有的潛在疾病都擋在口腔層次並解決它,避免深入到身體其他部位。因此,口腔健康了,整個身體也就健康了。

本文出自一方青出版國際有限公司《不生病的口腔健康力》一書



【延伸閱讀】



你是壓力型肥胖嗎?揪出肥胖9大因子!劉伯恩醫師:健康減肥4大關鍵



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增食道癌風險!簡鈺樺營養師:預防胃食道逆流7要訣



乳癌術後併發腋網症候群,揪3大症狀!林杏青復健科醫師:4大治療助緩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4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