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開展

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開展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台灣最精典文物展《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展出,反映了常民陶瓷藝術表現人類文明的進步,除了在國際貿易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是文化交流與技術創新的重要標誌,相信光投資公司特別邀請陳憬耀於文化部文資局規劃了一場以「陶學威龍」為主題,展示博古五千年陶瓷發展文化,展期至七月廿八日止。


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開展
▲學生參觀絡繹不絕(記者王雯玲翻攝)

陶學威龍特展自開展後吸引大量民眾到場參觀,其中不乏對陶瓷發展以及文化題材有高度興趣的海內外觀眾、各部門長官、相關產業業者、藝術創作者、教師及學生團體等廣受各界人士好評,這次大展中與南北故宮展出的各類陶瓷以及完整的茶文化做了更多精彩的輝映。


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開展

中國的陶瓷歷史十分豐沛,其技術革新經歷了數千年,該展展出了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多種陶瓷藝術;陳憬耀表示,該展覽是由多位收藏家提供珍藏文物,是一次文化與歷史的交流,展示了華夏陶瓷史的高峰,宋代青瓷殘件、河南汝窯的考古成果、日本東寺和大德寺所傳承的宋元時期漆器和茶碗,見證了台日文化的交流。

陶瓷史的發展演變是文明的象徵,主辦單位相信光董事長陳國定指出,不同年代的器物,在國際貿易中更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瓷器出口至亞洲、伊斯蘭文化圈以及歐洲各國,展現了其在全球的文化和經濟影響力;這次規劃展出的一百多件器物,其中在宋代有著重要的茶文化,還原了宋人的生活方式,從中能看到們對美的態度、對生活的優雅、對天地萬物的敬仰。

華巍藝術新聞暨ART365總監賴慕芬提到,從採探礦泥、拉坯成形、施釉填彩至入窯燒成,每件作品背後的文化元素讓造形釉色和飾紋呈現出富富多元的面貌,這次展覽不僅是對陶瓷藝術的回顧,也是對於文化遺產的一次深刻反思,讓人們重新審視跨越時空的藝術品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

策展人陳憬耀強調,陶瓷器物吸引人之處在於它們呼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記事,同時也從窯業發展網絡中反映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現象,感謝許多海內外大藏家不藏私、以及文化保存與藝術推廣同道人-亞亞原創股份有限公司;展期至七月廿八日,歡迎機關學校機構預約參觀,從窯業發展網絡,解析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更希望藉由展覽引來交流與回響,讓歷史典藏能再醞釀出源源不絕的新發想!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