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狹窄痠痛難行 內視鏡微創手術找回生活品質

脊椎能保護神經,但隨著年齡增長、組織退化,可能發生「脊椎狹窄症」造成壓迫,嚴重恐需要手術。台北榮總以內視鏡減壓手術恢復患者生活品質,傷口僅1公分「比微創更微創」。

今年70歲的李姓台商今天現身說法,自己腰椎長期不適,就算做了復健,仍越來越嚴重,不僅走路姿勢變怪,甚至有麻木狀況,後來幾乎每走5分鐘就要休息。原本對手術有疑慮,但經微創手術後,不僅告別痠痛、走路變得輕盈,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台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醫師林希賢今天在「雙腳麻痛難行、微創脊椎減壓療效佳」記者會上說明,脊椎具支撐體重、保護神經等功能,但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小面關節等逐漸退化,加上「骨刺」等組織增生,會360度擠壓神經空間,神經被壓迫得又細又扁,造成循環塞車,引發「脊椎狹窄症」。

林希賢指出,骨刺增生情況,在40歲以上族群盛行率高達28%;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但長期腰部承重負擔大的工作,較容易造成。惡化過程從剛開始的下背痛,會逐步轉為坐骨神經痛,若空間持續狹窄,就會造成神經性跛行,雖仍能走路,但每5到10分鐘就要休息。

若復健無效,最直接的治療是減壓手術,把空間還給神經。林希賢說明,傳統手術需要破壞肌肉、韌帶等,才能讓神經露出來,不僅有5到6公分傷口,且縫合後須用引流管排出瘀血,約2天才能下床,且背後肌肉痠痛常持續1、2週,甚至恐成天氣變化就痠痛的「氣象台」。

北榮團隊累計施行500例「內視鏡減壓手術」。林希賢說,此手術需透過影像檢查定位,用椎板進入,再移除雙側黃韌帶等組織,手術時間約30分鐘到3小時不等;因不用剝離骨膜和肌肉,傷口疼痛程度減少,多數不需引流管,幾乎術後隔天就可以下床出院。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周伯鑫說,內視鏡脊椎減壓手術是「微創中的微創」,讓傷口可以小於1公分,不僅對筋膜及肌肉組織破壞少,且術後恢復快,大幅減省醫療資源,也減少組織沾黏等問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