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鷴夫妻育幼中 親鳥雛鳥一起玩躲貓貓

為強化翻轉物種瀕危趨勢Reverse the Red行動,臺北市立動物園近年來積極參與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所推動的瀕危物種保育計畫(EEP),去(2023)年9月14日從捷克布拉格動物園來到動物園的三對越南鷴,就有兩對傳出好消息,親鳥正積極育幼中。保育員希望雛鳥健康長大,可以在臺灣建立起越南鷴的衛星族群,落實對極度瀕危物種的域外保種工作。為了讓幼鳥健康長大,親鳥通常都會儘量選擇隱蔽性較高的角落活動,大家經過越南鷴展場時請務必降低音量,減少目前鳥媽鳥爸的緊張感,大家才有機會一窺親子間的可愛互動喔!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越南鷴一窩通常會產四到七顆蛋,蛋殼呈帶粉的奶油淺褐色,有白色小點,一般孵化需要大概22至26天。今(2024)年四月初,負責照養越南鷴的保育員便觀察到有兩對越南鷴,開始在各自活動場的角落臥巢,並在四月底到五月初之間發現母鳥已離巢,雛鳥們躲在親鳥的羽毛底下跟著親鳥行動,模樣十分可愛。目前在雉科珍禽區已有近一個月大的越南鷴寶寶們,漸漸開始自己探索環境!不過要看到越南鷴一家可不容易,越南鷴生性害羞且喜歡隱蔽的環境,無論是親鳥或是雛鳥都對人有很強的警戒心,會選在茂密的植栽中活動。目前位在雉科珍禽區的越南鷴親鳥們過去還沒有成功育雛長大的經驗,而這也是越南鷴在臺北動物園首次育幼成功的好消息。提醒大家觀察越南鷴及其他鳥園中育幼的親子活動時儘量降低音量,好讓鳥寶寶們都能安心長大。

今(2024)為動物園建園第110周年,動物園以「Devoting to Rewilding」作為今年園慶的主軸精神,由13種保育焦點動物構成的動物園110周年的視覺影像越南鷴當然名列其中,目前越南鷴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也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名錄予以保護。越南鷴寶寶誕生,將為臺北動物園的生物多樣性增添獨特的一環,同時也提供珍貴的教育機會,借鏡越南鷴換位思考,也能為臺灣特有種的存續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來動物園遊玩時請別忘了到鳥園雉科珍禽區,探訪如此珍貴的越南鷴一家,若希望能成功看到可愛的雛鳥,千萬要注意降低音量與動作減慢、加上耐心地觀察,或許就能找到如同躲貓貓專家的越南鷴一家囉!想要學習更多可以上動物園機關網下載越南鷴學習單( 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110週年系列學習單)。2024年5月25日到6月1日,遊客服務中心將提供限量110份學習單附帶1份鳥墊板,增加大家的賞鳥功力!活動期間教育中心旁的Mini Zoo「鳥商品」享有九折優惠,其他相關鳥優惠可洽詢園區特色商店

如果有機會窺見越南鷴一家活動的照片,歡迎您在個人臉書或動物園臉書貼文與大家分享,另外還可以投稿「2024臺北市立動物園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寫生攝影比賽」,活動期間自2024年5月22日至6月18日止,活動詳情可參閱機關網最新教育活動:2024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寫生攝影比賽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