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供需失衡歐洲旺季提早到 第3季運價有撐

萬海總經理謝福隆今天表示,紅海危機導致船隻必須繞行好望角,加上歐洲航線旺季從7月提早到5月,「供需非常失衡」,此效應也從長程遠洋線挹注到近洋航線,地緣政治未緩解前,第3季運價有撐,有利營運表現。

萬海以亞洲航線為主力,並增闢中遠洋航線,目前營運30條主力亞洲航線,航班密集、涵蓋港口多,於亞洲的市占率達15%,亞洲區貨量比重為62%。

萬海今天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謝福隆表示,紅海危機從去年11月發生,船運公司必須要繞行好望角,導致供應鏈拉長,原先歐洲線1條航線可由12艘船組成,變成要15艘才能維持服務,因此要及時彌補新進運力需求,造成船舶和貨櫃短缺問題,加上塞港艙位短缺,使得運營成本節節上升。

他也觀察,旺季貨載情況提早出現,歐洲本來的7月旺季提早到5月,加劇缺櫃缺艙的窘境,地緣政治沒有緩解之下,認為第3季運價還是有所支撐。

觀察全球閒置貨櫃船運能,萬海指出,紅海事件和巴拿馬、蘇伊士運河狀況,導致船隻必須繞行好望角,閒置貨櫃船運能近年的高點出現在2020年6月,當時271萬TEU(20呎櫃),而近期只降到19萬TEU,只剩1%,顯示船舶艙位供給確實緊張。

展望今年全年營運,謝福隆表示,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上調,市場穩健復甦,2024年首季遠東輸往美國的貨量,大幅年增23%,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供應鏈,貨櫃供應仍然吃緊,各家船公司新訂單會持續旺到10月以後才有新櫃,短期內難以解決,預期萬海將會有合理的經營績效;而美國線長約簽約狀況都會趨向謹慎、保守。

他強調,今年4、5月客戶補庫存需求明顯上升,部分碼頭產生擁擠現象,造成供應鏈緊張,歐洲航線旺季提早,紅海地緣政治是原因之一,造成供需非常失衡,運價上升,且不是只有長程,也挹注到近洋亞洲航線。

今年首季萬海南美營收占比15%,萬海經營南美西航線,共航行6個國家、11個港口,因船舶調度也造成艙位排擠,貨載出現大幅度增加,萬海適時因應客戶要求調整南美西航線貨載的供應鏈。

此外,萬海指出,亞洲港口受天候影響也出現壅塞情況,東南亞、新加波轉船樞紐近2個月也呈現塞港;中美洲和遠洋航線缺船效應已外溢到近洋航線,使得運價有支撐,將有利於營運表現。

萬海持續擴大並更新船舶設備,截至今年3月底,已新交船舶共計3艘,預計年底前還有9艘新造船舶。

萬海首季營收新台幣276.18億元,年增8%,本期淨利46.23億元,每股盈餘1.65元,較去年同期每股虧0.75元,轉虧為盈;今年4月每股盈餘0.84元。

觀察今年首季各市場主要貨量占比,美洲維持17%,中東與印度今年從18%增加到21%;各主要市場的營收占比而言,美洲營收占比由30%上升為41%,中東與印度從20%上升為23%。

資本支出方面,萬海近年逐漸減少支出,2023年為13.9億美元,今年預計為7.06億美元,明年已知資本支出估計為3.17億美元。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