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給力+關稅拉貨潮」工業生產指數連14紅 經部:「這時間」將趨緩

「AI給力+關稅拉貨潮」工業生產指數連14紅 經部:「這時間」將趨緩
4月工業生產指數107.51,年增22.31%。(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107.51,年增22.31%,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108.37,年增23.68%,雙創歷年同月新高、連14紅。統計處指出,主因除了人工智慧(AI)商機續強外,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產生的拉貨潮亦有影響。

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4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108.37,年增23.68%,除了連續14個月正成長外,增幅也來到2020年3月以來最大。統計處分析,主因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續強,加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延後,客戶拉貨動能增加;累計1至4月較上年同期增加15.22%。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年增36.48%,續創歷年單月新高,已經是連續第16個月正成長,積體電路業受惠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暢旺,年增44.43%,同樣創歷年單月新高。不過面板及其組件業由正轉負,年減4.1%,包括10吋以上面板年減13.25%,10吋以下面板年增 52.26% 。

傳統產業中,受市場需求平疲及海外同業低價競爭等影響,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5.87%,基本金屬業則受惠半導體、印刷電路板業需求由負轉正;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2.15%,主因部分車型通過標準測試、逐漸恢復生產。

統計處預計,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 108.67至112.67,年增11至15.1%。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比起4月的高增幅,對於5月預估值較為保守的原因,主要是關稅上的拉貨潮,從第一季開始陸續顯現,而部分受查廠商反映,可能會慢慢減緩、呈現遞減。

另外內需方面,因物價、股市、和年初的台中百貨意外等因素,零售業表現不佳,4月營業額呈現微幅年減,年減0.6%,餐飲業也因為高單價消費意願受到影響,增幅縮水,年增2%。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