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福才有晚福 中老年人常見的牙齒疾病與保健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牙醫部 簡杏宜醫師
70歲的張伯伯,多顆牙齒搖搖欲墜,食物咬不動也嚼不爛,而且牙縫變大,講話會漏風,又因為「爛口角」(口角炎)而不喜微笑。他常常悲哀的想,到了這個年紀,難道能夠吃能夠開懷大笑也是一種奢望嗎?
中老年人的口腔環境與年輕人不同
人們隨著年齡增長,口腔組織會老化,包括牙齦退縮、唾液減少、味覺改變、口臭、牙齒磨耗、牙周病惡化、齲齒(蛀牙)增加等現象都陸續出現,致使口腔機能逐漸下降,由於無法順利的咀嚼、吞嚥,容易營養不良,甚至會升高罹患其他慢性病的風險。例如牙周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也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還曾發生只因牙齒疾患就併發心內膜炎與全身性敗血症的不幸個案。
在這些牙齒問題中,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就是齲齒及牙周病。齲齒可別等閒視之,因為若未好好處理,後續可能導致牙髓炎、牙齒斷裂,以及感染至軟組織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牙周病則是牙齒周圍組織遭到破壞,口腔中的微生物在牙齒表面附著形成牙菌斑,長期累積下來變成牙結石,因而導致牙周組織發炎。在口腔衛生不佳及牙菌斑堆積的狀況下,年長者比年輕人更容發生牙齦炎,牙齦紅腫流血,若及時徹底清潔可望復原,但若持續惡化,到了牙周炎的階段,損及支撐牙齒周邊的牙齦、 齒槽骨、牙周韌帶等,牙齒可能因而鬆動,甚至脫落。
其他影響因子,包括抽菸、嚼檳榔、戴不適合的假牙、咬合不正、有磨牙習慣或全身系統性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免疫疾病、骨質疏鬆症、口乾症、癌症)、服用藥物等,也可能改變中老年人的口腔環境。
正確刷牙是口腔保健最重要的一步
要預防老來被牙疾所困,就必須早早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包括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牙線棒)、牙間刷。刷牙應採用「改良式貝氏刷牙法」,也就是將牙刷刷毛與牙面成45-60 度角,擺在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朝向咬合面刷,並且輕輕地做左右短距離移動(切記不可過度用力,以免導致牙齦損傷及齒頸部的磨損)。牙刷刷頭要適合口內大小、刷毛要軟,大約使用1個月即需更換。牙膏大約使用1顆豌豆大小的量即可。
此外,要遵守「刷牙333法則」:每天至少刷牙3次、餐後3分鐘內刷牙、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睡前更必須刷牙。牙線(或牙線棒)可以徹底清潔牙齒之間的鄰接面,使用時以前後移動的方式來清潔。牙間刷有不同尺寸,較大的牙間刷適合牙齦萎縮、牙齒縫隙較大者。至於電動牙刷,對於手部協調性不足的年長者是很適合的。上述都做到之後,還必須定期請牙科醫師檢查,醫師從口腔內的蛛絲馬跡可以早期發現疾病並及時治療,不僅節省治療費用,更可減少因拖延治療而引起的疼痛不適。
治療重點要視每個病人的狀況而定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需求不同,身體狀況不同,若有牙疾,治療重點往往也會隨著病人的期望而異。例如有嚼檳榔習慣的患者,可能因黏膜下纖維化而使得嘴巴張不開,進食功能受到影響,清潔牙齒更是困難。這時的治療重點除了牙齒,尤應以手術方式改善黏膜下纖維化,再搭配張口復健,才能夠解決患者的飲食障礙。
有磨牙習慣的患者,除了可能因為牙齒長期磨耗而對冷熱敏感之外,還可能導致臉部周圍的肌肉痙攣與顳顎關節疼痛,因此除了動用牙齒根管治療來解決,還需要使用咬合板治療。隨著年紀增長,手部功能退化,較難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因此治療重點之一是清潔產品的輔助,例如電動牙刷等。缺牙的部位可以選擇不同的假牙贗復,包括固定假牙、活動假牙、植牙,治療的時間長短與花費都不同,要視病人的情況與需求來選擇。口內已經裝戴假牙的人,原有的補綴物可能會脫落,原有假牙也可能因為清潔不易而造成食物滯留與黏膜發炎等問題,這時應考慮更換或重做假牙,以及教導假牙的正確使用與清洗方式等。
口腔曾有外傷、手術或狀況比較複雜的病人,有時甚至需要多階段的治療。此外,患者有無因為骨質疏鬆、惡性腫瘤等疾病而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有無因為中風、心血管疾病而使用抗凝血劑,都應列入治療考量,才能避免接受牙科治療時產生併發症。
一個成功的牙科治療,需要醫師與病人有良好的溝通及配合,醫師依循「尊重自主、行善與不傷害原則」,將提供病人最適合的治療。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第161期
- 記者:中亞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