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驚人真相1/「選錯冷凍生蝦」恐增心血管風險 15隻蝦仁「未調味鈉含量驚人」

[周刊王CTWANT]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食用34公斤海鮮,高居全球第四,其中最愛吃蝦子。但美國健康網站Healthline公布的高鈉鹽食物,冷凍生蝦竟赫然名列第一名。
多位專家告訴CTWANT,冷凍生蝦的確可能含有高鈉,其中調理蝦仁每100公克含有431毫克的鈉,最為驚人,在尚未調味的情況下,大約15隻蝦仁的鈉攝取已達每日建議量近3成,不知不覺吃下高鈉鹽恐讓血壓飆升,也加重心血管負擔。專家也公布自己買蝦秘訣,第一是不買蝦仁、第二是盡量買帶殼蝦,較能避免攝取過多添加物,網購時則要注意是否有檢驗報告、製造日期,才能確保新鮮。
根據農委會資料,台灣自產、進口的白蝦每年平均約4.7公噸,由此可見台灣人有多麼愛吃蝦,其中冷凍生蝦是不少主婦的優先選擇,主要是方便又能保存。但根據美國健康網站Healthline資料顯示,冷凍生蝦為求保鮮,捕撈後通常會加入利於解凍時除濕的磷酸鹽,以中型生蝦為例,磷酸鹽處理後1尾含約104毫克的鈉,高出原本足足8倍,吃上20尾就幾乎已達每日鈉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宋文杰教授表示,磷酸鹽類為食品添加物,具有保水、調整pH值的效果,可讓食品的質地變好,但依據台灣法規,磷酸鹽是不可添加於生鮮水產品中。
但為了賣相更好,許多不肖業者仍偷偷添加在冷凍生蝦中,尤其是蝦仁,因為蝦子剝殼之後,缺乏殼保護的蝦仁就會開始脫水,使用了磷酸鹽後,反過來蝦仁開始吸水,外觀會變得肥大飽滿。
營養師程涵宇提醒,「如果發現蝦仁表面更滑嫩彈脆,口感有些不同,或是體積變大、過於飽滿,或是感覺吸滿水重量增加,就要當心添加磷酸鹽。」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提過自己不買「蝦仁」,就是擔心磷酸鹽疑慮,由於磷酸鹽對腎臟不好,因此以前林杰樑醫師還在世的時候就特別小心,洗腎病人不能吃到有磷酸鹽的食物。
宋文杰說,其實許多食材例如乳品、生鮮水產,都可能含有天然的磷酸鹽。因此,避免長期偏食、只吃加工食品,這樣一來就可降低磷酸鹽攝取過量的可能。
除了磷酸鹽,其實市售冷凍生蝦種類多元,部分也含有許多添加物,鈉含量並不低於磷酸鹽。程涵宇說,依照台灣法規,品名若是生鮮蝦仁(生鮮蝦)等生鮮水產品,就不允許添加食品添加物。若品名為調味蝦仁,也就是經過鹽製、調味等,就可添加食品添加物。
「所以調味蝦仁可以添加碳酸氫鈉來提口感,使其更軟嫩且有彈性,保持保水性。也可以添加偏亞硫酸氫鈉,防止蝦頭黑頭褐變反應。」程涵宇說,部分盒裝的帶殼冷凍蝦因為持續接觸空氣,所以很容易產生氧化黑頭反應,考量賣相所以在後段加工、冷凍、運輸過程就會考慮添加偏亞硫酸氫鈉。
若對偏亞硫酸氫鈉敏感(如哮喘患者)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噁心、皮疹,甚至休克,還有部分民眾有時吃蝦會過敏,也可能是因為含有過量的篇亞硫酸氫鈉。碳酸氫鈉除了膨脹蝦體之外,過量添加也可能造成腸胃不適、脹氣。
不只如此,這些添加物都會造成鈉含量直線上升!「以蝦仁為例,可以依照有無添加物區分為3類,分別是無添加物、添加物為鹽、含有鹽及碳酸氫鈉的調理蝦仁。」程涵宇說,以每100公克來說,鈉含量最低的是無添加物蝦仁為198毫克,調味蝦仁則是含有431毫克的鈉,相較之下很高。
美式賣場很受歡迎的冷凍帶尾蝦仁,則屬於添加物為鹽的冷凍蝦仁,在沒有任何調味的情況下,7.7隻的鈉含量為280毫克,還算可接受範圍。

無論鈉含量高低,這三類蝦仁都合法,程涵宇說,消費者可依據需求來挑選,不過,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若吃15隻調理蝦仁,鈉攝取會來到每日建議的27%,在還沒有加調味料的情況下就攝取近3成的鈉,對於腎臟病人、心血管疾病、慢性病人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族群,都會帶給身體負擔。
另外,除了鈉含量之外,上述3種蝦仁的蛋白質含量也有差異。程涵宇說,「吃蝦子當然是希望攝取其優質蛋白質,但調理蝦仁不僅鈉含量高,因為加了碳酸氫鈉的關係,所以蛋白質瞬間減少一半以上。」換句話說,同樣重量之下,調理蝦仁的營養成分只有一半!
程涵宇說,自己購買冷凍生蝦時會優先選擇帶殼蝦,因為更好判斷蝦子是否新鮮,例如蝦頭與蝦身是否緊密連結。另外,也會注意標示,盡量選擇無添加、無化學添加物、有藥物殘留測試的品項。
食藥署則建議網購冷凍蝦時,要先確認蝦子是否有檢驗認證、何時捕撈、製造與保存日期等必要資訊,若有真空包裝的話保鮮度更好。收到包裝後可觀察蝦子表面是否有過多白色的小冰晶,若有則可能在運送過程中失溫而冒出水珠造成,也會影響蝦子的保鮮度。
至於解凍,程涵宇表示若有時間前一天先放冷藏來解凍,但如果需要緊急解凍,利用流水解凍也無妨,因為蝦子解凍速度快,大約只需5分鐘,但要切記流水解凍後要盡快烹調,才不會影響蝦子的新鮮度。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