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生育?乳癌年輕化衝擊生育力,病友盼凍卵補助盡快上路


生存還是生育?乳癌年輕化衝擊生育力,病友盼凍卵補助盡快上路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發布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已連續多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光是民國111年,就新增超過17,000名乳癌病友。更值得關注的是,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已占比約16.6%,也正是處於婚育高峰期的年齡層。

根據內政部數據,30至39歲為主要生育族群。若在這個階段罹患乳癌,不僅打亂治療節奏,更可能對人生規劃與生育計畫造成重大衝擊。

乳癌與凍卵的兩難,補助有限、病友苦撐

乳癌治療方式多元,其中許多療法會影響卵巢功能,可能導致卵巢早衰甚至永久不孕。對於仍有生育計畫的年輕病友來說,「凍卵」成了保留未來選擇權的關鍵。

但現實是殘酷的——單次凍卵療程費用高達10至15萬元,對剛被診斷、急需資源投入治療的病友而言,是沉重的經濟負擔。不少人因此錯過最佳保存生育力的時機。

目前雖已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嘉義等縣市提供凍卵補助,但金額大多落在2萬至5萬元間,仍難以大幅減輕實際開銷。

中央補助仍未定,病友只能「等消息」

國健署早前曾預告將推出癌症病人醫療性凍卵補助試辦計畫,但截至目前,實施時程與補助細節仍未公布,病友只能持續等待。

乳癌病友協會呼籲:生存不該與生育對立,補助與轉介機制缺一不可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指出,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35歲以下是凍卵的最佳時機,「凍卵能幫助年輕病友保留未來生育選擇,是重要的保障。」

她強調:「政府若能及時提供具體補助,就能在病友人生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真正的支持與希望。」

此外,她也呼籲未來試辦計畫應同步考量醫療院所的診療流程,建立友善的轉介機制,讓病友在治療前就能獲得完整資訊與支援,減少資訊落差。

「生存」與「生育」不該是二選一。讓每位女性在與疾病奮戰的同時,也能保有選擇未來的權利,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期待中央補助盡快上路,打造一個真正溫暖、友善的支持系統。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懷孕發現子宮肌瘤,剖腹產可以順便切除肌瘤嗎? 婦產科醫揭「1風險」:會致命
.幾歲以上算高齡孕婦?婦產醫盤點高齡產婦必知x件事FT: 陳俐瑾 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