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是足跟,還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鬆測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幾位五、六十歲的前同事難得聚會,話題多半圍饒在五十歲以後,進入第三人生命歷程的浮沉諸事,骨質密度流失帶來的健康威脅,自然是大家踴躍討論的話題。到了這個年紀,骨密度流失形成的骨鬆症狀每個人都有,不過是低、重的區分而已。


骨鬆診斷標準有判嚴謹程序


依照國際骨鬆診斷標準,骨鬆判定有相當嚴謹的程序,首先需要經過骨鬆儀器檢查,得出來的數值,再與已經確定的骨質密度參考值進行比較,會計算出一個標準差的概念,稱為T數值(T-score),T值>-1.0是正常骨質,T值介於-1.0至-2.5,是低骨密度,T值>-2.5,就會確診為骨質疏鬆症。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你做的是哪一種骨鬆測量?


提到骨鬆儀器檢查,大家都有各自骨鬆測量的經驗,有人說是參加健康活動,剛好現場有骨鬆免費檢查,就跟參加者排隊順道做了檢查,有人記得是測量腳踝,也有人說是測量手腕或手指,檢查後會有一個T值,幾位數值都介於-1.0至-2.5,檢查員給了屬於低密骨的檢查單。這種檢查儀器是定量超音波(QUS),以測量腳踝、手指或手腕為主,常見於社區健康篩檢站、路跑、健行活動的測量方式。


年紀最大的羽曦姐62歲檢查經驗和大家不同,也做過好多次的骨鬆檢查,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參加健康活動順道檢查,是腳踝測量的儀器,T值雖有變化,但都沒有低於T值-2.5,和許多人一樣,採取「多曬太陽、多走路、多做超慢跑」方法延緩骨密度流失,最近腰部痠痛不已,家裡又有親戚骨折,自覺可能是骨鬆嚴重,決定到醫院做檢查,先是掛了骨科門診,醫師告知,她的條件不符合健保給付,骨鬆檢查需自費800元,羽曦姐同意自費檢查。


羽曦姐以為與之前的檢查相同,是測量腳踝,檢查時間應該很快,但拿到護理師的檢查單之後,才知道是預約檢查,安排一個星期後做檢查。到了檢查後,才發現是躺著進行,而且時間約十數分鐘。一個星期後回診,醫師告知髖寬骨T值–2.5、腰椎骨一處T值–2.5、腰椎骨另一處T值–2.0,建議自費治療骨鬆。


骨鬆測量儀器有初階及高階之分


羽曦姐請教骨科醫師檢查儀器的不同,測量腳踝與躺著檢查的儀器有什麼差異?原來都是測量骨密度的儀器,測量腳踝的儀器是「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QUS),體積小,移動方便,測量的部位可以是手指、腳趾、小腿骨、足跟等,因為佐證資料之診斷標準目前尚未建立共識,只能當作初步篩檢工具。


至於躺著檢查的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體積大,不易移動,必須至醫療院所檢查,是針對特定部位做掃描的高階儀器,最常做的是測量脊椎和大腿臗關節,由於這兩處是骨折發生最多的部位,用來判定骨質密度標準的準確度較高,目前健保給付的標準是以該項儀器檢測為主。


骨鬆是有點年紀的人一定要留意的症狀,而骨鬆檢查的儀器是有區分,社區健康檢查或活動提供的骨鬆檢查,使用的儀器以攜帶方便的超音波為主,只能做初步篩檢,真正確定是否有骨鬆,或是需要使用骨鬆藥的骨鬆測量,是需要掛醫療院所的門診,再做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的檢查,兩者是不能混為一談。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