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暗藏飲食陷阱 醫曝「這3樣」被FDA除名

[周刊王CTWANT] 「超加工食品」是許多現代人必須面對的重要健康課題。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曾發文衛教,指出這類食品不僅是導致肥胖的關鍵因素,最新研究更揭示其與多種慢性疾病的關聯性,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異常、呼吸道問題、惡性腫瘤、認知功能退化,甚至心理層面的健康隱患。此外,市面許多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實則暗藏飲食陷阱。
魏士航醫師曾在臉書發文衛教,美國FDA在去年更新了對「健康食品」定義的重要變革——這是該標準30年來首度調整。舊版規範主要著重限制總鹽分、脂肪與膽固醇含量,並要求強化特定營養素;新版標準則轉向嚴格規範鈉、飽和脂肪及添加糖比例,同時強調天然食材的營養價值,如蔬菜、優質蛋白與全穀類的攝取。
據此新規,高糖優格、能量棒與精製白吐司等食品將失去健康認證,而過去因脂肪含量被誤解的雞蛋、酪梨、深海魚類、堅果與冷壓橄欖油等優質油脂來源,終於獲得應有的健康食品地位。
魏士航醫師續稱,這些觀念對健康意識較高的族群而言其實並不新穎。「我們早已明白,油脂的好壞比總量更重要」,而添加糖中的果糖果糖不只不是「好糖」,更是危害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之一。而FDA遲至今日才做出這一改動,顯示即使是權威機構的指引,也並非無法質疑或永遠正確。然而,這遲來的更新,「我認為依然意義重大。畢竟當權威機構更新建議時,才有機會能加速公眾對健康議題的認識,幫助更多人理解如何正確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品。」
魏士航醫師也強調,追求健康不應止步於遵循權威指南。他認為真正的健康之道在於持續吸收新知、保持批判思考,同時細心關注身體給予的回饋。在這個科學日新月異的時代,唯有培養自主判斷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個人健康的主導權。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