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醫師: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患者用藥策略一次看

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醫師: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患者用藥策略一次看

聽到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無法治癒,許多病人及家屬常常會覺得傍徨無助,甚至想放棄治療。事實上,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現在已有藥物可幫助緩解症狀、恢復功能,醫師呼籲病友不用太悲觀,雖然不能回到最初狀態,但至少可以保留與過去無異的正常生活。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祖功表示,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大腦「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傳導的多巴胺細胞死亡,而導致運動變得混亂和無法控制。在台灣,60 歲以上每 100 人就有 2 人罹患此疾病,70 歲以上更是以等比級數的速度增加。

多巴胺細胞僅剩 40% 病人會出現動作遲緩、反應慢

引起巴金森病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生活環境、習慣及遺傳基因外,老化也是重要因素。林祖功醫師說,隨著年齡的增加,多巴胺神經細胞會逐年減少,而當多巴胺神經細胞僅剩 40% 時,會開始出現動作遲緩、顫抖、僵硬、面部缺乏表情、反應慢、口齒不清,腳部無力、拖著腳走路等動作障礙。

當病人開始出現動作障礙,便表示大腦內製造多巴胺的細胞大約已退化死亡約 6-7 成。林祖功醫師強調,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手術可以逆轉巴金森病,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已有許多藥物可以大幅改善巴友的動作障礙,讓病人可以如常生活。

巴金森病「用藥」是一門藝術

因此如何「用藥」幫助巴友恢復功能,成為神經內科醫師最大的挑戰。林祖功醫師說,巴金森病的用藥是一門藝術,臨床醫師必須依據每位巴友的病程、需求及狀況,採取不同的用藥策略,延長用藥蜜月期。用藥蜜月期是指用藥後症狀改善,沒有出現異動症等副作用的期間。

一般來說,巴金森病病人用藥後 5 年,就會陸續出現藥物效果減退情況。這也是巴友會跟臨床醫師抱怨藥物越吃越沒效的原因,林祖功醫師解釋,目前治療巴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是左旋多巴(Levodopa),但許多病人在服藥一段期間後,會出現異動症及藥效波動的狀況。


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醫師: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患者用藥策略一次看

便秘、嗜睡、藥物波動副作用 最困擾巴友

異動症是指巴友身體會出現一些無法自我控制的扭動,像現年 61 歲的好萊塢知名影星米高福克斯 (Michael Fox) 接受訪談時,肢體或軀幹會出現不自主的搖晃。藥效波動則是指藥物的效力越來越短,無法維持到下次服藥的時間,造成病人有一段時間可能出現「斷電現象」。

在一項針對上千名巴金森病友調查也發現,藥物副作用最讓巴友困擾的前三名分別為:便秘、嗜睡及藥效波動。林祖功醫師說,左旋多巴引起的副作用可以透過藥物的調配及觀察臨床症狀變化獲得改善。臨床醫師會依據巴友的情況搭配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藥物,提升生活品質。

年輕型巴友如何避免藥物波動?

理論上,巴金森病的治療藥物首選是「左旋多巴」,但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左旋多巴治療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異動症及藥效波動,尤其年輕型的巴友,第一時間就給予左旋多巴,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副作用。林祖功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年輕型巴友使用左旋多巴,大約 2 至 5 年就會出現藥物波動。

至於原因為何?林祖功醫師表示,目前原因不明,推測有可能是發病時間早,若以平均餘命來說,還有 30-40 年的壽命,需與巴金森病共舞,因此如何降低用藥後的藥效波動,相當重要。高雄長庚巴金森氏病中心分析臨床案例發現,年輕型且偏瘦的女性,太早使用左旋多巴,幾年後就出現藥物副作用。

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病人用藥策略大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治療準則小組 2023 年公佈最新治療指引,供提供臨床醫師參考。由於年輕型病人服用藥物時間會比老年才發病的巴友長,因此治療指引建議,70 歲以下的巴友,優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可以避免發生因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產生藥效波動導致不自主抖動的異動症或「斷電」現象。

至於 70 歲以上的巴友,建議首選仍是以左旋多巴為主,但當左旋多巴劑量提升到一定程度時,也需要加上一些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長效型藥物,對於改善藥效起伏有所助益。


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醫師: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患者用藥策略一次看

選擇合適用藥、規律運動雙管齊下 才能延緩疾病病程

雖然巴金森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疾病,但透過合適的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病人仍然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林祖功醫師認為,病人應該放下對藥物的恐懼,積極面對疾病,與醫師密切配合,並將運動納入日常生活中,以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已有研究證實,目前最有效控制巴金森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續運動,林祖功醫師建議巴友參與各種運動,如太極拳、瑜伽等,能有效幫助病情延緩惡化。當然最重要的是與醫師配合,定期回診追蹤、按時服藥,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改善動作障礙,延緩病程並提升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並非不治之症!醫師:年輕型巴友與老年型患者用藥策略一次看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手抖、憂鬱、動作慢,竟是巴金森病作祟!每月 8 號手指操自我檢測及早發現

巴金森病會好嗎?抗病路程不孤單!正確用藥策略延緩病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