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協會蒐集長者回憶 傳承生命故事重拾話語權

法國創新長照(7)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蒙貝列27日專電)「我活了70多年,一定是你們的其中一支根,你們是花朵,因為有我們,你們才能綻放」。參與跨世代對話的老農民意氣風發誇耀精彩人生;這不只是老人家絮叨當年勇,而是透過蒐集和傳承長者的回憶,讓他們的生命肌理再有閃耀、被看見的時刻。

「與社會越近,離老化就越遠」。除確保長者居住、醫療資源外,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法國把目光轉向銀髮族的社會融入,好讓他們的聲音不會消失在漫無目標的消磨與等待。

語言復興保衛戰 長者口述經驗談歷史

2月2日,走進法國南部蒙貝列郊區40分鐘車程的Du Salagou國中,好幾位年近7旬的長者在教師巴塔勒(Catherine Bataller)介紹下,與30多位青澀國中生相見歡。

巴塔勒教授方言奧克語(Occitan)。奧克語於中世紀發展,11世紀起盛行於南歐,20世紀初遭到法國政府嚴厲打壓,如今許多民間組織正努力復興保存,加泰隆尼亞、南法和義大利部分地區都有民眾使用。

打招呼後,學生有效率地以事先規劃好的8個組別帶開,每人手上拿著預先擬好的訪綱,跟著「我們鮮活的記憶」協會(Nos Memoires Vives)工作人員指示,坐到已架好麥克風、錄音器的桌邊,開始這天的重頭戲。

原來一週前,「我們鮮活的記憶」已與學生會面,討論分組和設計訪綱,並教導操作錄音器材,年輕人有備而來。

「我們鮮活的記憶」共同創辦人歐杭(Pauline Orain)向中央社表示,協會宗旨在於蒐集年長者的生命故事,並以錄音方式記錄下來。

只見學生用奧克語,一一詢問長者關於家庭、青春、戀愛、傳統、戰爭回憶等人生故事,以及這些故事與奧克語的連結。

銀髮族意氣風發、手舞足蹈地用奧克語分享自己的童年,包括兒時的休閒、飲食,幫忙放牧時的奇聞軼事、蒸汽火車的回憶、父母親的離世等。這些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故事,讓學子聽得入神、目不轉睛;長者時不時用法語補充,免得這些奧克語新手無法完全理解。

年輕世代也藉此請教長者敏感話題,包括—戰、二戰敘事;長者回應提到食物配給券、乾硬的玉米麵包、撿拾木柴破爛貼補家用,以及因戰爭失去親友的記憶。

培魯斯(Edith Pelous)的祖父曾參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家人受到很大創傷。她告訴記者,很開心能和年輕一代分享在家中避談的戰爭歲月。

她認為傳遞這些訊息很重要,「如今全球假消息到處傳播,年輕人很容易受到影響,應該用真實的記憶來重新建構共享的空間」。

跨世代對話激火花扎根奧克文化

提到協會運作模式,歐杭指出,他們有時會到長者住處與療養院辦理「長者工作坊」;有時會邀請社區銀髮族共同開講,或是舉辦各種跨世代對話,目的都是要蒐集長者的口述回憶。

然而蒐錄工作是無止盡的,只憑協會4名員工根本不夠。因此他們推動志工訓練,教導參與者如何蒐集並錄製親友、鄰居的經歷。

他們更把概念擴大,與法國和其他國家夥伴合作,在網站上放置開放下載的訓練內容與工具,以及可分門別類收聽來自不同國家長者生命見證的互動式地圖,範圍涵蓋德國、摩洛哥、印度與阿根廷等。

錄音內容還可用來做不同的計畫,如紀錄片、電台、Podcast與「聲音漫步」素材。

「聲音漫步」是協會一個重點計畫,蒐錄年長居民講述的街區故事,讓民眾帶著耳機、跟著不同回憶走訪街區,最後甚至能和聲音的主人面對面。

這天的跨世代對話,文化和語言傳承扮演重要角色。農民柯斯特(Pierre Costes)整個家族都說奧克語,他覺得年輕人探詢文化和根是很棒的事,也希望下一代能從這次交流中學到東西,讓奧克文化繼續長久存活。

他告訴記者:「奧克文化是我們的根,奧克諺語說『沒有根就沒有花』。我跟他們說,我活了70多年,一定是你們的其中一支根,而你們是花朵,因為有我們,你們才能綻放。」

歐杭向記者強調,蒐集長者回憶不僅可以達到文化和語言傳承,更鼓勵民眾討論「長者」、「社會老化」議題;最重要的是,還能提供長者發聲和被聆聽的平台。

退休圖書館員侯克(Micaela Roques)表示,「看到我們的世界將被傳承、價值不會消失,令人感到很滿足」;培魯斯也笑著說:「活動的好處是能夠驕傲地講述過去一些事情,而且被年輕群眾傾聽。」

年輕世代開眼界 長者受重視很自豪

活動結束後,所有人在教學大樓一樓圍成一圈,共同分享這天的交流感受。不少剛才對長者充滿好奇、全神貫注的青少年頓時間又害羞起來,在大家面前扭捏地說了句:「好多事都是以前不知道的,我很驚訝,今天學到了很多」。

14歲的喬亞金(Joaquim)倒是很樂意和記者分享他的想法。他認為,「對話與傳承很有趣,甚至很有用。這件事很重要,但以前我們都沒做,到了這個世代,要盡力保存,在我看來非常重要,這個主意超級棒」。

13歲的梅洛耶(Meloe)更是開心指出,她非常喜歡和長者說話,「因為他們很有趣也很親切,我們學了很多知識,能進行跨世代交流,學習很多。今昔有很多不同,例如交通工具,他們也曾經歷戰爭,真的開了眼界」。

教師巴塔勒則告訴記者,傳承文化是關鍵,讓年輕人保留深扎的根,不僅深耕歷史,也能準備好與世界分享,「當我們了解自己的文化和環境,更能與他人交流」。

她說:「對長者而言,也是一種驕傲,看到有人對他們的生命感興趣,他們仍還有貢獻,能傳遞這一切,能帶給年輕人知識而自豪,而不是獨自懷念青春傷感。」

跨世代回憶蒐集計畫讓學校、長者俱樂部與「我們鮮活的記憶」三方,建立兩代的對話空間,不僅改變對彼此的刻板印象,透過長者口述重現歷史,讓年輕人渴望傾聽祖父母的故事並重視這些生命經驗,也讓長者的故事能永遠傳承下去。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