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錫影展秀台灣歷史文化 動畫導演創作力驚艷法國

台灣動畫導演王登鈺與張徐展昨天出席法國安錫動畫市場展,放映兩部符合明年奧斯卡入圍資格的「幽暗小徑的鬼」與「熱帶複眼」,片中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讓國際影人驚艷,表示想更了解台灣。

法國安錫動畫市場展(Marche international du film d'animation d'Annecy )6月11日至14日舉行,文化內容策進院於13日舉辦「台灣導演放映專場」(Taiwan Talents Showcase),放映王登鈺的「幽暗小徑的鬼」、「金魚」,與張徐展的「熱帶複眼」、「Si So Mi」、「影像日誌no.1-no.19」、「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

其中兩部作品目前符合2025年奧斯卡動畫短片入圍資格:王登鈺的「幽暗小徑的鬼」以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為題,張徐展的「熱帶複眼」以台灣傳統殯葬的紙紮材料為動畫媒材。

文策院全球市場處組長黃資棻向中央社表示,希望透過「台灣導演放映專場」,讓國際影人理解兩位導演的創作脈絡,也希望藉此活動宣傳台灣動畫的特色,為前進奧斯卡入圍暖身。

參與「台灣導演放映專場」的觀眾約50人,來自美國、荷蘭、日本、韓國、以色列、丹麥等國的動畫產業專業人士。王登鈺與張徐展親自從台灣來到安錫現場,文策院邀請旅美藝術策展人Sharon Wu擔任主持人,在電影放映前從國際觀點介紹作品,讓觀眾更容易記住兩位導演的風格與特質。

主持人Sharon向觀眾介紹「幽暗小徑的鬼」畫面既醜又美,從扭曲的世界裡鋪陳出失衡的世界,這是一部混合政治壓迫和恐懼惡夢的故事。她也提醒觀眾注意「熱帶複眼」,片中打鬥畫面裡的每個物件都來自精細的紙糊藝術。

映後觀眾反應熱烈,因為對台灣的歷史與文化不了解,有人好奇「幽暗小徑的鬼」劇本發展是先有故事還是先有畫面,王登鈺說該片已有故事概念,再繼續發展出視覺。也有人好奇「熱帶複眼」為什麼要用這種紙材創作動畫,張徐展回答因為家裡從事傳統喪葬業,從小熟悉紙紮與紙糊技術,他也在現場展示由紙紮材料製成的戲偶。

以色列紀錄片導演尤朗.荷尼(Yoram Honig)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這是第一次看台灣動畫,超出他的預期,雖然電影中關於台灣的文化符號他不能了解,但卻可以感受。例如他知道王登鈺的作品特色是批判政府,許多夢境場景具有強大的力量。張徐展的作品實在是太美了,他欣賞張徐展的藝術概念與手繪風格,正思考他們合作的可能。

尤朗.荷尼曾在2006年來台參加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他的紀錄片「和平的第一課」(First Lesson in Peace)在該屆獲獎。他解釋這部紀錄片討論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種族衝突,荷尼說:「當我在台灣介紹這部紀錄片時,我發現台灣人並不知道以色列的歷史與文化,就像我不知道台灣一樣,但我很高興,現在我們越來越互相了解了!」

丹麥作曲家孟克(Mathias Madsen Munch)11日在市場展參與「台灣提案專場」(Taiwan Spotlight)後,因為想更了解台灣,報名出席13日的「台灣導演放映專場」。他向中央社記者說:「我雖然知道台灣,卻沒看過台灣電影,我真的很驚艷!我覺得王登鈺的動畫視覺充滿音樂性,從角色走位到場景變化呈現一種律動與協調,但同時具有懸疑感,這對吸引觀眾很重要,我覺得就算是北歐的觀眾也會繼續看下去。」

孟克表示「幽暗小徑的鬼」片中的性侵場景對他來講很沈重,但動畫場景卻充滿巧思,他在詫異中看完,這是一個令他難忘的觀影經驗。孟克說:「我覺得台灣歷史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有關,其實就丹麥或對歐盟國家來說都有過相似經驗,都需要努力爭取自由,像丹麥在本週就有一個以女性平權為主題的社會運動。」

孟克認為張徐展的作品好美,動畫表現充滿創意,像進入一個有機的宇宙。

孟克表示自己明年一月將去香港工作,執行一個關於兒童、動畫、交響樂的計畫。他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跟台灣合作關於人權與聯合國主題的藝術計畫,他覺得動畫、音樂與教育能串連台灣與丹麥。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