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成玩具安全漏洞 歐盟擬祭「數位護照」嚴禁PFAS
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4月10日達成協議,將加強管制玩具中的有害化學物質,特別是環境荷爾蒙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新規也要求歐盟製或進口玩具需以QR Code等方式載明數位護照,確保符合法規。為避免大型跨境電商平台成為管制漏洞,歐盟也要求網路平台須提供數位護照連結。

加強管制環境荷爾蒙、PFAS
歐盟10日最新修訂的「玩具安全法規」(Toy Safety Regulation)中,新增了一批禁止添加的化學物質,包含內分泌干擾物質(又稱環境荷爾蒙)以及可能對肺部、皮膚或其他器官有害的物質。添加這類物質的玩具、娃娃、積木將禁止輸入歐洲,若這些成分位在兒童碰觸不到的位置則可放行,如玩具的電子零件。
PFAS是上萬種化合物的統稱,因不易降解而被稱為「永遠的化學品」,長期接觸可能引發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肝指數、生殖能力異常等問題。在議會的堅持下,新規禁用雙酚類物質(Bisphenols)中最危險的類別與PFAS。
此外,36個月以下兒童的玩具禁用過敏性香料,因為他們可能會將玩具放到嘴巴裡。歐盟協議後的草案將在歐洲議會、理事會再次表決,通過後就會公告實施。
線上平台也要提供數位護照
歐盟協議要求,在歐盟販售的玩具均須附上「數位產品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DPP),以證明符合歐盟安全規範。數位護照可加強產品的追溯性,提高海關查緝問題玩具的效率。這個「護照」可以用QR Code呈現,讓民眾也能透過條碼確認玩具的安全性。
網購已經成為家長購買玩具的主流,因此協議特別納入線上平台規範。平台可能需要重新設計,以便消費者在購買前就能看到產品的CE標誌、安全警告和顯示數位護照的連結資訊。CE標誌為歐盟強制性驗證標誌,代表該產品符合歐洲指令或法規。
「歐盟的玩具安全規範已是世界最嚴格的,但面對新興風險,我們仍需勤勞不懈、確保所有歐洲製或是外國製的玩具達到安全標準。」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的科技部長帕斯季科(Krzysztof Paszyk)告訴《世界報》。
跨境網購成管制漏洞
玩具的「新興風險」與全球日益擴張的跨境電商有關。根據歐盟4月最新發表的「安全門」(Safety Gate)報告,2024年共有4137件非食物產品違反安全規範,其中化妝品占1/3,玩具占比高達15%。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化妝品的話,61%不合格產品來自中國。

歐盟執委會今年2月初才表示,他們將對中國跨境電商如希音(SHEIN)採取更完整的規範;挪威也將針對中國電商Temu販售的玩具祭出更嚴格管制。SHEIN與Temu都是專門經營歐美市場的大型平台,以極低價格和包山包海的商品種類聞名。
《歐洲動態》(Euractiv)報導,歐洲玩具產業協會(Toy Industries Europe)近期調查發現,線上販售的無品牌玩具有八成不符合歐盟安全標準,調查涵蓋亞馬遜、美國跨境電商Wish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等平台。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編譯;陳文姿審校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