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新媒體藝術學系,今年獲邀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藝術盛會——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本次展覽主題為「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將於9月4日至8日在奧地利林茲市舉行,展出五位現就讀於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系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自1979年起每年在奧地利林茲市舉行的林茲電子藝術節,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子藝術節之一,以討論具藝術性、科技性、社會性的前瞻電子藝術作品聞名,每年均吸引全球頂尖的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和學者參與。藝術節活動包括展覽、講座、研討會、表演和聲音藝術,展示全世界電子藝術的最新發展。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正電計畫_鄭祖豪(攝影:呂坤彧)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科技幽靈_謝佩庭(攝影:謝佩庭)

為展現全球頂尖大學在科技藝術方面的創造成果並促進相關機構合作,林茲電子藝術節推出了「Campus」計畫,邀請全球各地大學參與展出。去年,北藝大新媒體藝術學系榮獲成為「Campus」計畫的主題學校,成為台灣首度獲此殊榮的學校。今年,北藝大再次受邀參展,將再次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台灣在科技藝術方面的實力。

此次赴歐的展覽主題「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由戴嘉明與王福瑞擔任計畫主持人,策展人王連晟與林晏竹共同策畫,展出藝術家呂坤彧、江紹倫、郭子耘、鄭祖豪與謝佩庭的優秀藝術作品。展覽從當代機器擴展人類感知的情境出發,探討在人類與機器嵌合的社會環境中,機器亦成為藝術創作的「觀察者」之一,成為科技藝術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而科技藝術如何讓人重新思考觀察的意義與存在的方式。同時,展覽也反映了台灣對個體意志和科技文化的重視,藉由藝術向國際觀眾展示台灣在科技、人文、民主等各種價值。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景伸_郭子耘(攝影:呂坤彧)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相視一場_呂坤彧(藝術家提供)

本次展覽將帶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分別為呂坤彧的《相視一場》、江紹倫的《有形虛擬》、郭子耘的《景伸》、鄭祖豪的《正電計畫》與謝佩庭的《科技幽靈》:

《相視一場》利用3D掃描和偵測技術,再現台灣鄉村年長者的影像,讓人物與觀眾產生眼神互動,探討現代人際關係;《有形虛擬》結合顯微鏡觀測和身體測量,創造認知與知覺上的衝突,進一步思索影像與身體知覺。《景伸》使用Slitscan技術在高鐵上拍攝台灣風景,透過影像裝置表現錯綜複雜的景象,探索觀測與記憶的矛盾與詩情。《正電計畫》模擬大腦發呆經驗,將數據轉化為電流與噪聲,營造感官衝擊。《科技幽靈》利用Google街景中的人影像,反思科技與人的關係,賦予被抹除的身份詩意凝視。

本次北藝大赴奧地利參展,不僅展示了台灣媒體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也體現了北藝大在新媒體藝術領域的卓越教學成果和國際影響力。展覽將反映台灣媒體藝術如何在全球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大潮中,結合創新技術,表現對當代科技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並展現台灣社會的自由度與多樣性。不僅能向國際展示台灣的藝術與科技軟實力,更是一個與世界建立對話與交流的重要機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