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作業大隊隨時待命 確保支隊任務艦正常運作

水下作業大隊隨時待命 確保支隊任務艦正常運作
(軍聞社記者吳柏融隨艦採訪)海軍113年敦睦遠航訓練,航行近50餘天,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為面對長時間深潛異常氣壓環境,以及廢棄漁網勾纏、漂流木擦碰,導致艦艇動力系統受損,支隊納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官兵,負責船艦底部裝備檢查及水下清除作業,確保支隊任務艦能順利執行敦睦任務。

支隊任務艦靠港、錨泊期間,水下作業大隊會以5人為單位編成任務小組,由帶隊官擔任潛水總監,掌控潛水作業時間,其中2人擔任預備潛水員兼助手,另2位潛水員則完成水肺相關裝備穿戴後依序下潛,並以目視方式檢視艦艇底部大軸、俥葉、平衡翼等結構檢查,確保動力正常運作。

此外,水下作業「靠港作業」期間,為了預防海蠣子將浮力控制器(BCD)劃破,造成裝備損壞,因此靠港期間作業,潛水員必須依靠肺部維持浮力,對體能更是一項嚴峻挑戰;另身體長時處在異常氣壓環境中,若快速上升,未落實減壓程序,將會因為壓力迅速下降而促發潛水伕病,除具備專業訓練與知識,還需豐富經驗累積,才能順利完成各項作業。

以此行為例,迪化軍艦在印度洋航行時,執勤官兵聽見艦艇底部傳來陣陣異物碰撞聲,水下作業大隊人員立即集合、著裝,用最快速度攜帶所需裝備,搭乘小艇前往檢視,下水檢查後發現為海上漂流木卡於平衡翼,經立即處置後順利恢復船艦正常航行。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