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檢署示警「卡西酮、大麻」濫用 9成8毒品來自境外走私


高檢署示警「卡西酮、大麻」濫用 9成8毒品來自境外走私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高檢署6日召開「毒品情勢分析及警示發布記者會」,針對2024年度上半年國內毒品案件統計數據提出趨勢研判,示警國內卡西酮類及大麻毒品有濫用情形,並指出國內9成8的毒品來自境外走私,高檢署將持續統合六大緝毒系統強力查緝。



高檢署指出,2008年至2024年2月,我國共檢出193種新興毒品,其中59種為合成卡西酮類,食藥署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統計也顯示,卡西酮類毒品名列新興毒品檢出種類前茅,其中Mephedrone(4-甲基甲基卡西酮,俗稱喵喵)自2019年以後,佔新興毒品檢出件數第一位,2019年至2023年,與新興毒品相關的死亡案件平均年齡30歲,而「喵喵」自2021年起,衝上致命排行第一名。



另值得關注者的第三級毒品α-PiHP(α-吡咯烷基苯異己酮),亦屬於合成卡西酮類,常見摻入於菸草,製成俗稱「彩虹菸」,因製作簡單、成本低廉,酷炫包裝等特性,吸引年青族群施用。施用α-PiHP死亡件數,2023年9件,為2022年2件的4.5倍,平均年齡28.2歲。2024年1-3月3件,平均年齡27歲,足見卡西酮類毒品危害日趨嚴峻。



高檢署表示,國內查獲大麻重量呈增加趨勢,2023年查獲量為2328.5公斤,較2022年查獲量1560公斤,增加49.2%,顯見國內市場需求甚高。惟對照地檢署辦理大麻案件偵結施用人數,2022年為639人,2023年為802人,顯然與查獲量不成比例,可證大麻施用者與傳統毒品施用者具有不同屬性,不易發掘其施用黑數。



另需特別預警「依托咪酯Etomidate」亦有遭濫用情形,「依托咪酯」為醫療用途短暫麻醉劑,濫用則具有致幻、麻醉、肌肉痙攣、運動不協調、抽搐等副作用,常見於摻入電子菸油中,俗稱「睡眠煙彈」、「上頭煙」,IG賣家稱「神奇菸彈」。



至於國內毒品情勢分析,2023年國內各級毒品查緝量計18萬2691公斤,主要來源地,仍以境外走私為多數,約佔9成8。其中第三級毒品「卡痛」175公噸,為史上之最。查緝大麻重量,2022年1560公斤、株數1萬3001株,2023年查獲重量2328.5公斤、株數6692株。顯見國內對大麻需求增加。



毒品咖啡包在2023年查獲25萬7899包,較2020年25萬3652包為多,2024年1至3月也已查獲5萬8222包,較去年同期增加12.8%。2023年查獲旅客夾帶毒品走私116件、130人、共716.22公斤,較2021、2022年顯著增加,可見疫情解封,人流恢復後,此種運輸手法隨之增加。



高檢署說明,卡西酮類毒品副作用有心搏過速、血壓上升、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腎臟損傷、橫紋肌溶解、痙攣抽搐等,而引發的精神症狀則有躁動不安、認知錯亂、焦慮憂鬱、暴力自殘、幻覺幻聽、譫妄偏執等,混用其他種類毒品或新興影響精神物質,可能因藥物交互作用而死亡;大麻則會導致記憶及認知能力減退,出現躁動、憂鬱焦慮、低落、失眠及頭痛等戒斷症狀,甚至還有妄想及幻覺等症狀。



高檢署強調,將統合六大緝毒系統強力查緝,蒐集製造、運輸、販賣毒品情資;執行安居緝毒專案,規劃主題式查緝重點;加強網路巡邏,溯源查緝網路販毒案件;佈建社區、校園反毒通報網絡,掌握藏匿於社區、校園的販毒案件及施用黑數。



此外還要加強盤點特定營業場所,提高巡查密度;查緝跨境走私案件、高風險毒品交易場所、毒品工廠或分裝場所;通報預警平台監控先驅原料;加強可疑旅客檢查;強化數據分析、發掘毒品黑數;輔以分齡分眾宣導毒害、發掘潛在對象,提早輔導處遇及管制特定人員加強通報溯源。



更多新聞:



司改會轟「打詐四法」侵害隱私 劍青檢改反批「停止禍亂國家」



獨家/台南地院法官把裁定當美術勞作 竟用釘書機剪貼浮訂更改主文



新政府召開首場檢察長會議 檢界三巨頭齊聚:查辦綠能貪瀆


菱傳媒原始網址:高檢署示警「卡西酮、大麻」濫用 9成8毒品來自境外走私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