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主權AI浪潮 黃仁勳奔走全球拚輝達成長

在國家安全與自主人工智慧需求下,各國掀起「主權AI」浪潮。華爾街日報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全球趴趴走,希望擴展各國主權AI業務,這將是公司下一波成長動能。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結束15天訪台行程,期間輝達市值在人工智慧晶片業績與需求均成長下,一度衝破3兆美元大關,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熱門話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各國發展自己的「主權AI」需求,是輝達和美國業者業績飆漲的主因。

甚麼是「主權AI」?各國語言文字不同,在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需求,以及美中競爭大環境下,從亞洲、中東到歐美,都需要依據各國與主要社群媒體累積的大數據,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與自主人工智慧工具,這是各國投入大筆預算發展AI的主因,從政府到企業都需要輝達的晶片及服務。

華爾街日報報導,輝達5月曾指出,主權AI需求去年業務是零,今年將為輝達帶來100億美元的業績。輝達上季260億美元的營收,當中近半來自大型雲端運算業者租用輝達的服務與使用晶片。

報導引用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學者、前谷歌(Google)及微軟(Microsoft)政策主管查維斯(Pablo Chavez)的說法,有些國家政府對生成式AI革命如何衝擊經濟感到極度焦慮,他們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多影響力與控制力。

黃仁勳近期到訪世界各國,會見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國領袖,推動政府與國家級資通訊業者加速投資。他在杜拜曾公開說:「你有數據,數據必須使用與精煉,然後才能擁有自己的國家情報,這不能由他人來代工。」

以人工智慧大國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的超級運算中心近期已升級使用輝達AI晶片,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也與輝達合作,擴大資訊範圍廣及東南亞地區的數據中心,官方也致力發展東南亞各國的人工智慧語言模組。

報導指出,中國在非洲也積極推動主權AI業務,銷售數據中心與各項AI工具,但中國自製晶片效能不及美國業者,即使美國對特定國家限制輸出最先進科技,但美國產品還是較受市場歡迎。

輝達營收依靠主要大數據業者如谷歌、微軟、亞馬遜(Amazon)與臉書(Meta)的業務並非長遠之計,財經資訊研究公司CFRA研究員齊諾(Angelo Zino)指出,顯然這業務模式無法持續,問題仍是輝達如何保有實力,主權AI將是創造更高收益的新管道。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