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注意「雙病效應」! 新研究:憂鬱加速老年人記憶力衰退


家有老人注意「雙病效應」! 新研究:憂鬱加速老年人記憶力衰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現今每5個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而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最常面臨身體機能衰退、記憶力開始變差,董氏基金會今(4)日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研究人員發現,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意即憂鬱症狀可能加速老年人記憶力衰退。


這一份今年6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針對8268名英國人進行,每隔一年收集資料,觀察2002至2003年到2018至2019年間的變化,追蹤長達16年。


研究結果發現,一開始呈現較多憂鬱症狀者,更可能在後期經歷較快的記憶衰退,而在一開始記憶較差的人則更可能在後期經歷更多憂鬱症狀。研究也指出,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暨醫學系兼任教授賴德仁表示,人類在應對壓力時會分泌皮質醇,適量分泌對身體有益,但若持續分泌過量恐會傷害大腦,造成海馬迴、前額葉萎縮。而憂鬱症患者大腦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減少,會造成海馬迴萎縮變小,而影響記憶,特別在中老年族群中,患者有更多的記憶障礙,未來較容易有失智的風險。


反之,腦部退化產生的記憶障礙,未來也有可能會引發憂鬱。賴德仁指出,老年憂鬱症與記憶力衰退兩者間的確有所關聯,與一般老年人相比,老年憂鬱症患者更容易失智,醫師須特別留意兩者的症狀,了解先後順序、原因。


賴德仁強調,老年憂鬱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但老年憂鬱症患者自殺率高、會導致原來的身體疾病更惡化,且併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尤其是記憶障礙,更會導致失智症,所以需特別留意長者的身心狀態,如果有需要時,應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主要是高齡者就醫率不高,缺乏病識感,容易與失智症混淆,上述的研究中提到監測記憶變化,有助於辨識及預防憂鬱與失智症。家中有年長者的家人需認識老年憂鬱症,可從長輩的生活狀況留意,像吃得過多或少、嗜睡或睡得少、對原來喜歡做的事情起勁程度,主要與他自己之前相比是否有差異。


葉雅馨建議,無論是50歲或60歲,還沒正式步入高齡者階段或剛踏入的幼年期長者,可試著養成一些習慣,包括做運動、培養嗜好、與親友相聚、志工服務,也計畫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列成清單,這些有效的干預措施皆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甚至不妨多安排打麻將、唱歌等有互動性的活動,避免長期坐著或看電視、追劇,屬於單面項活動,無法增加反應度跟腦部記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住院14天縮短變5天 北醫附醫「新手術管理模式」大腸癌快速康復


新醫療三箭破功? 「存活期差3倍」救命藥未納健保!醫界為乳癌病人請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