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失眠 心臟病及中風風險加劇!調心補腎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許多女性在經歷更年期後,常因為失眠而感到困擾。睡眠不佳易引發脾氣暴躁,讓身心飽受煎熬。女性在一生中經歷月經、懷孕及更年期,這些生理變化常會影響到睡眠品質。相較於男性,女性容易焦慮、不安,情緒波動較大,因此失眠問題在女性中更加普遍。



更年期症狀及失眠原因



根據睿鳴堂中醫診所吳宛容院長的說法,更年期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表現出症狀。一般而言,女性在45至55歲之間會進入更年期,這時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快速下降。這樣的生理變化可能引發多種不適,常見包括潮熱、失眠、心悸、疲倦、頭痛、頭暈及夜間盜汗等症狀。這些不適症狀如果沒有得到良好調適,就可能發展成「更年期障礙」。此外,女性同時面臨家庭與事業的多重壓力,失眠問題可能因此更加嚴重,甚至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影響身體的整體功能,嚴重者恐引發精神抑鬱。



中醫師判斷是否失眠3項指標



那麼,如何界定是否處於失眠狀態?吳宛容中醫師指出,以下3種情況便屬於失眠症狀:



  • 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仍無法入睡

  • 半夜醒來兩次以上,無法再次入睡

  • 比預定時間早1至2小時醒來,難以再入睡


  • 從中醫角度看更年期失眠的根本原因



    中醫認為,失眠的根本原因往往來自「腎虛」。隨著年齡增長,腎氣逐漸消耗,連帶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導致陰陽失衡。腎虛還可能引發其他症狀,如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有些人即便能夠入睡,但睡眠品質差,早醒後依然感到疲倦,且記憶力減退,脾氣也變得更加急躁。



    更年期障礙中影響最深的「失眠」與心臟病、中風的關聯



    吳宛容中醫師強調,長期失眠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顯示,長期缺乏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影響身體各部位的氧氣供應,進而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失去雌激素的保護,身體功能迅速衰退,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中風的風險大大提升。



    改善失眠實用3方法



    如果發現有失眠情況,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改善睡眠品質:



  • 睡前泡腳: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

  • 按壓穴位:眼周眉頭的攢竹穴、眉尾下凹陷處的太陽穴,以及後頸延伸至枕骨凹陷處的風池穴等,這些穴位能有助舒緩壓力,幫助睡眠。

  • 避免咖啡因食物:睡前避免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以免影響入睡。


  • 治療更年期失眠 從調心補腎做整體調理



    吳宛容中醫師認為,治療更年期失眠不僅要注重調補腎氣和臟腑的功能,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心態的調整能有效緩解生理不適,透過運動、社交和興趣的培養會有助於提升心情,減少焦慮與煩躁,進而改善睡眠品質。而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維持內臟功能的運作,因此養成運動習慣對於改善失眠有極大幫助。



    如果在嘗試了各種方法後,仍無法改善失眠及其他更年期症狀,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進行綜合性治療。


    【延伸閱讀】

    破解更年期「失眠」難題!中醫調理助眠 防心血管危機

    中醫六大居家處方 拯救你的「新冠失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