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不吃哪頓最傷身?營養學權威揭「少吃這餐」恐致糖尿病

現代人工作忙碌,有時隨便吃一點,甚至沒時間吃午餐,其實午餐對於身體的調節很重要。日本營養學權威柴田重信於《最強時間營養學》一書中,分享「時間營養學」,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吃正確的食物,幫助讀者有效強身健體、減脂瘦身、抗衰慢老,進而遠離疾病的危害。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吃午餐會使夜間血糖升高

許多人礙於工作忙碌等緣故無法吃午餐,或只是草草解決,如果你也習慣如此對待自己的午餐,那麼有些問題必須留意。

根據我的研究,同樣是在2餐之間空腹10小時,前1天晚餐到第2天早餐之間相隔10小時,以及早餐和晚餐之間相隔10小時,比較餐後的血糖變化,可以發現不吃午餐的飯後血糖明顯變高。

不吃午餐就直接吃晚餐的後果,容易出現高血糖,誘發「飯後血糖峰值」。也就是進食後如果血糖值驟升,身體為了平穩血糖,胰腺會大量釋出胰島素,導致血糖值驟降,形成「血糖值尖峰」的現象。像這樣,胰腺經常被迫一下子釋出大量胰島素,假以時日,負荷過重,無法繼續製造足量胰島素,就會逐漸演變成糖尿病。

此外,有的人下午3點以後才補吃午餐,晚餐時間往往便跟著推遲。夜深了才進食,受到催人睡意的褪黑激素影響,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居高不下,身體只好將血液中多餘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成為肥胖的「本錢」。



中午對鹹味感受比早上遲鈍

進一步研究生理時鐘的節律,發現味覺也受到生理時鐘影響。

人體對鹹味的感受以早晨最敏銳,早餐吃少許鹽巴就覺得夠味,過了中午再到晚上,對鹹味的感受會越來越遲鈍,所以午餐和晚餐對鹹味的需求變大,想吃重口味的鐵板麵、薑燒豬肉,或是淋上濃濃醬汁的炸豬排等菜色。

日本傳統和食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食,唯一的缺點或許就是口味鹹了一些,而吃太鹹有引發高血壓的風險。日本號稱高血壓人口高達4300萬人,每3位國民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由於午餐必須外食的人特別多,因此更要慎防鹽分攝取過量。



午餐少吃蔬菜,可能誘發高血壓

衛生主管當局為了國民健康,大力推廣「減鹽飲食」,其實要「減鹽」不只靠減少用鹽,多吃蔬菜也有效果。蔬菜所含的鉀,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所以多吃蔬菜就能預防並改善高血壓。

國外的疫學調查發現,減少鈉的攝取量,同時增加鉀的攝取量,可以平穩血壓,降低心血管功能障礙、腦中風的風險,總死亡率也會隨之降低。控制攝取的關鍵要點就在於「鈉和鉀的比例(鈉/鉀)」。無論是尿液中的鈉、鉀比例,還是飲食內容裡的鈉、鉀比例,兩者都是越接近越好。

而若是鈉高鉀低,心血管功能障礙與腦中風的風險會高,總死亡率也跟著上升。午餐的外食族多,許多人為求快,會單點一碗蕎麥麵、烏龍麵、拉麵,速速解決一餐,這種明顯缺乏蔬菜的午餐,很容易形成鈉多鉀少的失衡狀態。

我經常提醒民眾,外食點餐時,宜選擇附有多樣配菜的套餐,而非單點一碗主食。如果要吃麵食,也請選擇加入較多蔬菜的湯麵,刻意攝取蔬菜。

一天三餐當中,哪一餐對高血壓的影響最大呢?根據「ASKEN」飲食管理APP的數據資料分析,最容易因為鉀攝取不足而引發高血壓的一餐,既不是早餐,也不是晚餐,而是午餐。

富含鉀的蔬菜有芋頭等薯類、南瓜、水菜19 、韭菜、茄子、白菜、芹菜、高麗菜、蘿蔔乾絲;海藻類則以乾品為佳;水果裡的香蕉、哈密瓜等,也有豐富的鉀。

鉀為水溶性物質,水煮後容易釋出,所以將食材煮成濃湯或味噌湯,連湯水一起下肚,攝取量更高。市面上有一種低鈉鹽,將一部分食鹽的鈉代換成鉀,可參考產品標示的鈉/鉀比例加以挑選。必須注意的是,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如果過量攝取鉀,有導致高血鉀症的危險,因此在膳食的營養配置上,宜諮詢自己的專科醫師。

飲食中攝取的鈉和鉀,都會經由腎臟的腎絲球過濾後溶於尿液中,腎小管再加以回收,供身體重新利用。時間營養學發現,身體對鈉和鉀的再利用,以早晨最活躍,夜晚則多數直接從尿液
中排出。

由此看來,血壓高的人如果要喝鹽分高的味噌湯,晚上喝會比白天好。不過話說回來,若在味噌湯裡加入足量蔬菜,攝取一定量的鉀,就已經具備減鈉的效果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