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便祕」更害怕上廁所!爸媽必知「5大便秘原因」有效改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便祕?飲食中纖維太少、缺乏運動和水份攝取不足水是主要原因。食物通過速度太慢,水分吸收時間就會更長。結果,大便會變得更硬,更難排出,甚至讓過程中開始產生疼痛。《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如果想預防兒童便秘,可嘗試4方法從正確飲食選擇、運動來改善。

而比成年人便祕更應該注意的是:兒童在家裡或學校裡便祕時,會讓他們更害怕上廁所,這進一步造成了情緒困擾與尷尬,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便祕問題,帶你了解導致兒童便祕的重要原因。大多數人都有便祕的經驗,但新的研究指出,許多兒童受到便祕問題的困擾。



什麼原因導致兒童便祕?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便祕呢?其實與成人便祕有相同的原因。飲食中纖維太少、缺乏運動和水份攝取不足水是主要原因。而比成年人便祕更應該注意的是:兒童在家裡或學校裡便祕時,會讓他們更害怕上廁所,這進一步造成了情緒困擾與尷尬。

如果是飲食中纖維太少,必須注意,因為部分消化食物中的纖維對於腸道功能至關重要。食物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隨著食物通過,水分從腸道吸收進入血液。

如果纖維不足,食物通過速度太慢,水分吸收時間就會更長。結果,大便會變得更硬,更難排出,甚至讓過程中開始產生疼痛。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導致兒童便祕人數增加。

運動量太少
運動可以刺激腸道活動。研究指出台灣兒童從事中強度的運動比例,明顯降低。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發布的《2024台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顯示,台灣11~13歲學童的運動現況令人擔憂,7成以上運動量未達WHO建議之標準。近4成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2成學生體能不佳。

水份攝取不足
胃腸道內有足夠的水分對於避免便祕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兒童比成人更容易脫水,但他們無法自己意識到必須喝水,必須家長多提醒與注意。

水果和蔬菜攝取不足
雖然家長都知道應該多吃天然的食物,但因為外食多,使得許多幼兒飲食中幾乎一半都是加工食品,而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脂肪、糖和鹽,這些都與便祕有關。

高糖飲料喝太多
高糖攝取與便秘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多數兒童每天至少吃一次含糖零食,經常喝碳酸飲料。

未接受如廁訓練
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開始上學時還未接受如廁訓練,會盡量不在學校排便,這與便祕有直接相關。



預防兒童便祕方法

注意孩子的排便習慣
並留意孩子可能有便祕的跡象。平均而言,孩子每週應該排3次軟便,家長應該留意便盆或馬桶裡的東西。如果是小顆而圓的糞便,那就有問題了。

其他需要注意的跡象,還有:孩子是否用力排便或看起來不舒服?排便時是否出血?是否會抱怨肚子疼,而且可能不想在吃飯時吃東西。

增加水份攝取
幼兒的水分需求受到年齡、體重、活動量、環境溫度及健康狀況的影響。一般來說,1~3歲:約1,300毫升/天。4~6歲:約1600毫升/天。

增加纖維攝取量
許多食物都含有纖維。

  • 全穀類
  • 糙米、燕麥、全麥麵包、全麥饅頭、糙米飯、薏仁。可用全麥吐司或燕麥粥取代白吐司或白米飯。
  • 高纖蔬菜
  • 深綠色蔬菜:菠菜、地瓜葉、空心菜、青花椰菜。
  • 根莖類蔬菜:紅蘿蔔、南瓜、地瓜、山藥。
  • 高纖水果
  • 蘋果、香蕉、奇異果、橘子、鳳梨、木瓜、火龍果。建議整顆吃水果,少喝果汁,因為果汁缺少膳食纖維。
  • 豆類與堅果
  • 黑豆、紅豆、黃豆、毛豆、核桃、腰果、杏仁、花生。
  • 乳製品
  • 優格、無糖優酪乳,促進腸道蠕動。

鼓勵運動
飯後,盡量鼓勵孩子到戶外去。 無論他們喜歡什麼,盡量帶他們出去活動,而不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玩iPad。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