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9颱風命名 稱曾與台灣協商

中國今天啟用包括「浮蓮」、「蜻蜓」等9個颱風新中文名稱,並稱其譯名和意義,經中國氣象局與港澳及「台灣地區氣象部門」協商。

中國中央氣象台今天發布,2021年至2022年度9個颱風被除名,分別是康森、圓規、雷伊、馬勒卡、鯰魚、馬鞍、軒嵐諾、奧鹿、尼格。指這是根據2024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6屆會議的決議。

中方公布,取而代之的9個新颱風中文譯名則是浮蓮(Luc-Binh)、道璣(Tokei)、沙布爾(Sarbul)、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青馬(Tsing-ma)、坡鹿(Ong-mang)、核桃(Hodu)和蜻蜓(Jamjari)。

但根據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公布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中文譯名及國際命名對照表,譯名並非完全一致,例如台灣使用布袋蓮(Luc-Binh)、時鐘(Tokei)。

台灣氣象專家吳聖宇今年3月曾在臉書分享,今年會換掉9個颱風名字,「不管最後是音譯還是意譯,總之越換越奇怪了」。

根據中央氣象署網站,颱風命名列為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國家或地區計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再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的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順序統一命名。

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的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