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邀請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介穩講師分享戒癮故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4月9日(三)上午邀請台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程瑤甄介穩講師,蒞校爲三年級學生週會專題演講,演講主題:「媽媽的42封信」,程講師分享親身經歷,深刻描繪了原生家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誤入歧途,最終在親情的呼喚下重返正途的感人歷程,這份觸動人心的悸動故事,提醒所有學生,正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複雜的內心世界與家庭互動模式,強調家庭支持在迷途青少年回歸社會中的關鍵作用。
講師首先分享,因「原生家庭」中常見的「不自主地比較」、「言語肢體暴力」、「忽略情感需求」、「強勢控制專斷」等不良互動模式,導致產生自卑感、失敗感等負面情緒,造成情緒調節困難和缺乏安全感,並說明了情緒勒索的概念及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潛在危害,指出「即使情緒勒索者的出發點確實是善意的,也無法改變這個要求作為一種控制、命令的本質」,這種不健康的溝通模式,往往會讓青少年感到壓抑與反感,進而產生叛逆心理,尋求的慰藉。
「初次接觸」不良事物後,在「叛逆之路」上越走越偏的十年,期間因飆車、打架及翹課等行為,接觸校外人士,為了尋求刺激與同儕認同,接觸到「更多種類毒品」,並沉淪其中,開始使用K他命、咖啡包、搖頭丸、大麻等多種毒品,在這段期間,過著「日夜顚倒、價値觀扭曲、渾渾噩噩、嘗試更多毒品、沒有一天淸醒過」的生活,甚至被用藥的朋友戲稱為「『甲派去欸』,並出現「被害妄想、體重38公斤、睡不著、焦慮、易怒、體溫忽冷忽熱、失憶、皮膚潰瘍、憂鬱抑鬱、頻尿血尿」等身心俱疲的症狀。
人生的轉捩點在「我被抓了」,隨著母親寄出的「一日一封信,共42封」,內容充滿了對孩子「擔心與外界脫節」的愛與關懷,透過這些信件,母女正視親子之間的問題,放下身段嘗試理解與傾聽,讓自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
為了「想要回歸正常生活」,講師決心斷絕毒品誘因,下定決心「只要是跟毒品有關的朋友都斷聯」,並在初期「把自己關在家誰找都不應門、沒有人可以說話,無法正常說話表達、自言自語、滑手機、恐慌、失眠、焦慮抑鬱加重、天天哭,一直吐、好痛苦、心理壓力嚴重影響生理」,這段艱難的戒斷期,幸好有「衛生局的人來看我和關心我,凝聽我的近況,還有家人給的便當逼自己吃」,讓自己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家人的支持,熬過痛苦的戒斷期,並體悟到除調整基礎作息,培養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例如接受負面標籤、懂得換位思考、關注正面感受等。
講師最後表達了「回饋社會」的意願,開啟介穩之路,並強調「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 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並提供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的諮詢專線0800-770-885,以及諮詢信箱等求助管道,希望能協助更多人維持正常生活。
《媽媽的四十二封信》展現了親情的力量與個人重生的可能性,講師希望「用我的十年,換取更多人的時間,只要有心,你也可以」,並提醒雲科學生成長環境與毒品危害,本次演講情真意切,觸動學生心弦,讓學生獲益良多。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4:07:28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