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駐處:中國打壓台灣參與世衛招致國際反感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天登場,台灣仍未受邀參與。駐墨爾本辦事處處長呂明澤日前接受「外交家」雜誌專訪指出,台灣近年對全球醫衛貢獻有目共睹,對重獲WHA觀察員身分仍抱希望,且國際對中國無理打壓漸感厭煩。

呂明澤接受美國線上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駐墨爾本政治分析員魏斯(Grant Wyeth)訪問,討論台灣缺席WHA的問題,以及台灣如何在被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情況下,對全球健康的優先事項做出貢獻,專訪內容於24日以問答形式刊登。

呂明澤指出,中國以濫用國際合作和人類福祉的框架處理與鄰國之間的分歧,旨在孤立台灣。不過,關於重獲觀察員身分的道路,台灣依然抱有希望。台灣近年對WHO使命的貢獻能力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無理行為的容忍度正穩步下降。

呂明澤表示,許多國家相信並支持台灣能夠為全球醫療任務做出貢獻,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立陶宛、加拿大和捷克等國家都強烈支持台灣重獲觀察員身分,並強烈反對自2017年以來導致台灣被排除在外的行為。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5月發表一份聲明,特別敦促WHO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即將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

呂明澤說,台灣習慣於冷靜面對並繼續前行,當台灣被排除在重要機構之外時,會透過不同的途徑繼續努力做好事。台灣是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者,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緊密聯繫。儘管被排除在關鍵機構之外,仍未阻止台灣與盟友及合作夥伴合作,希望國際社會更多成員能對在全球框架內的濫用行為做出更強烈反應。

呂明澤指出,台灣過去經歷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重創,從中汲取防疫寶貴經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政府以「迅速」、「信任」及「透明」三大原則並善用科技整合醫療機制,快速應變疫情變化,台灣抗疫經驗可供各國學習。

此外,呂明澤指出,目前亞太地區面臨的健康威脅非屬傳染疾病,而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因生活型態導致的健康問題,包含WHO等國際衛生專家都指出,教育宣導是最有效的應對之道,台灣擅長整合資訊與網路,樂意分享寶貴經驗、貢獻國際。

至於台灣如何在WHO制定2025年全民健康覆蓋受益人口新增10億人、2030免疫議程等目標做出貢獻,呂明澤認為,台灣擁有全民健保系統,能夠在其他地區的醫療挑戰方面提供意見與援助,尤其是台灣珍視的太平洋地區盟友。台灣在醫療系統現代化改革積累許多經驗,且對於在挑戰中提供大規模醫療服務有深刻見解,也對許多處於全民醫療初期階段的國家有益。

呂明澤強調,儘管台灣非WHO成員,但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如何積極主動向世界分享數據,不僅及時、可靠,且覆蓋範圍廣。目前台灣透過一系列小規模的多邊機制,加上與台灣的盟友及合作夥伴的現有機制進行數據共享。然而如果台灣能夠以更集中方式共享數據和見解,不僅對台灣有利,也會對國際社會帶來重大利益。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